三个月前,我读了文坛新秀甫跃辉的中篇小说《鱼王》后,写了一篇《<鱼王>精彩片段赏析和写作思考》读书笔记,引起了读者强烈反响。
为了进一步学习和揣摩作者写中篇小说的思路和风格,我借双休闲暇时,一字不漏地拜读了甫跃辉的另一中篇小说《鹰王》,我觉得这篇小说较《鱼王》更成熟,可读性更强。小说中的人物刻画得形象、饱满。
小说的梗概:
主人公赤脚医生余顺来自从相继失去了父亲、母亲、妻子和儿子后,在一次偶然的采药中,发现并拯救了一只受伤的鹰。他将受伤的鹰带回家后,受到村民的嘲讽,还遭到村上的小混混偷盗侵扰。并且,德高望重的八大爹要求余顺来放走鹰,若不放走,那他和鹰一起离开。
余顺来为了鹰能活下来,就带着鹰一起离开自己的家,在自己的妻子和儿子坟上,用几根树木架了一间石棉瓦屋。在近一年中,将自己一生的积蓄花在喂养鹰上,以致穷困潦倒。在一次夜晚,为了不让鹰葬身野狗腹中,同野狗搏斗中身受重伤,最后因伤病折磨,在石棉瓦屋里离开人世。
幸好,余顺来病故后,热爱鹰的少年普泽和他的表弟及三皮,及时地寻找死去的动物尸体,用来喂养鹰。遗憾的是,三个孩子因再也寻不到鹰要吃的食物,鹰就成了半村中的“流浪汉”,挨家挨户蹭吃的。
村里的鸡鸭莫名地少了,因此村民们怀疑是被鹰偷吃了。这时的鹰,成了不受欢迎对象,早就打起鹰主意的老三鼓动着村里的大人和小孩,追赶着这只落荒而逃的鹰。在半村人的穷追不舍的赶撵下,被迫展翅高飞,恋恋不舍,离开了此地。
该中篇小说,作者只是用简洁明了的三句话,就拉开了这篇小说的序幕,让命运多舛的关键人物余顺来出场了。作者是这样写的:
霜降那天,赤脚医生余顺来用单车驮着儿子出门。问去哪儿,父子俩羞怯地笑笑。几天后再看到余顺来驮着儿子回来,父子俩都不能笑了。
接着作者交代了父子不能笑的原因:
余顺来在大门边坐下,把已经长成半大小伙的儿子从单车后座抱下,揽在怀里。屁股下冷硬的土地让他一点一点从茫然的思绪中清醒过来。他望着眼前空旷的田地,有的田里还竖着稻茬儿,有的正在翻耕,偶尔有一两块地里的小麦刚刚冒头。麦地边沿有一大片蓝紫色的桉树林,树林外是一条小河,河对面是五六亩坟地,坟地里有他的一家:父亲、母亲、老婆,如今又要添上儿子。附近几个村寨,不知有多少病人经余顺来的手医好过,可老婆病了,他没能医好。儿子病了,他不敢再医,急急忙忙送到医院去,医生却说,疾挨久了,他该先给儿子吃点药。……
这一段,既为小说的开端交待了原因,又为余顺来后来在坟地搭建石棉瓦房埋下伏笔。
小说的作者文笔奇美,在叙述中,为了增添叙述的文学性和趣味性,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句,现摘录如下:
“他感到脸上瞬间爬满了冰凉的虫子,从眼窝里爬出,瞬间爬满了脸颊。”
“他爬到山顶的悬崖边时,细密的汗珠冒出额头,积蓄在皱纹间,额上仿佛箍了一条一条亮晃晃的丝线。”
“余顺来再次停下手中的活儿,仰起汗涔涔的脸,此时憔悴不堪的,蜡黄的脸被太阳照耀着,显得灿烂辉煌,如同佛像的金面。”
“一个个孩子展开双臂,好似一只只羽翼缤纷的鸟儿,在绿色的梯地背景上飞成一片。”
“院子里的草已不再像往日那般茂盛,大多可怜巴巴地匍匐在地,明晃晃的月光泉水似的在草地上流淌着。”
“八大爹说话时蜡黄的脸毫无表情,如一块长条木柴。”
“虫鸣风一样一阵阵吹拂着。”
“鹰的目光像一条隐形的绳子,紧紧连着他的嘴巴和鹰的眼睛。”
“鹰探寻的目光梳子一样,在余顺来身上一遍一遍滑过。余顺来身上凉了一遍,又凉了一遍。”
“仇恨像一团膨胀的热气鼓在胸口。”
“草地上的月光形如鬼魅,缠磨着余顺来的脚步,使他举步维艰。”
“河水悄声流动,怀里跳动着月光,一群群月光恍若一群群嬉闹的小鱼。”
“他看到自己的影子像一条沉默的大鱼,无声地从水面掠过。”
“他站得久了,腿上伤口的疼痛恍如一根漆黑的钢丝,在他的骨头里来回拉扯。”
…………
像这样生动、形象、贴切的比喻句,在小说中随处可见。比喻句恰到好处的运用,除了增强了文采和趣味,还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作者除了灵活地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还借用各种描写手法,将这篇小说写得有声有色,让读者身临其境般沉浸在文字的海洋里。
如作者在写到“致命的毒药和等待救助的鹰同在”时,是这样描写的:
恍惚中被什么敲打了一下,他一只手抓着崖顶垂下的藤蔓,另一只手在虚空中犹豫着。一会儿,他伸出空着的那只手抓住了鹰的两只脚。鹰只象征性地挣扎了一下,就乖乖地被他举在手中解救出来了。他稍一犹豫,还是靠着崖壁,腾出另一只手拽出了那棵鲜嫩的乌游草。
在这篇小说中,为了突出文章的文学性和趣味性,作者在不同章节,根据故事情节发展的需要,进行了大量的虚虚实实的细节描写。管中窥豹,现摘录小说中的一段描写余顺来睡不着觉的细节:
接下来的好多个晚上,余顺来再也不能像过去那样安睡了,那个夜晚在他的生活里形成了巨大的阴影。他总怀疑院子里有人,大门后有人,院墙外有人。他一次又一次披衣下床,躲在墙后透过窗玻璃观看外面的动静,可一次又一次看见的都只是满地湿漉的月光。偶尔,他也会迷迷糊糊睡过去,不多一会儿,又从噩梦中惊醒。曾几何时,他总是梦见死去的儿子,偶尔会梦见妻子,现在,他的梦里全是鹰了。他无数次梦到有人抢走或偷走鹰。他跌跌撞撞地追赶那些人,总也追不上,而他仍旧能看到鹰回过头认望着他,鹰的草黄色的眼睛似乎要流下眼泪来。如同小时候丢了钥匙,那一刻,仿佛世界上所有的门都对他关上了。他心急如焚,心痛如绞,大叫着醒过来,看到鹰蹲在窗户漏进来的湿淋淋的月光里,偏着头盯着他。
作者能够运用各种写作手法,如涓涓流水般去进行细节描写,这归功于他已掌握了写作技巧,以及丰富的想象能力和深厚的文字功底。我个人认为,作者除了有过人的写作天赋之外,最主要原因是,得益于他自幼生活在大山深处的农村,对那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人一物充满着热爱,并对此熟稔于心,因此写起来,可谓是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试想,一个自幼在钢筋水泥笼罩下成长起来的作家,能写出这样有血有肉,感人肺腑的小说来吗?
因此,我觉得,一心致力于小说创作的文友,应深入研读《鹰王》这部中篇小说,从中吸取写作营养。特别要向甫跃辉学习的是,从自己熟悉的生活中,提炼写作素材,然后进行文学性和趣味性的加工,这样,写出来的作品,才有强大的生命力,和震撼人心的感染力。
这就是读完《鹰王》后,我挂一漏万地谈谈这篇小说教我们如何写好一篇小说的体会,希望此小文,能够给致力于小说创作的文友,提供帮助或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