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科学课堂主要教学《运动与摩擦力》,《滑动和滚动》。
通过生活中常见的事例导入分析和认识摩擦现象的存在,用多种方法感受摩擦力,在学生理解了摩擦力的概念,学生自己总结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力有大小,摩擦力也不例外,那如何测量出摩擦力的大小,是本节课的第二个研讨重点,学生自由发言,自己认为可行的测量方法,很多学生都可以想到用弹簧测力计拉动物体在水平面上运动,测力计的读数就是摩擦力的大小,老师用学生的方法演示:用弹簧测力计拉动文具盒,并反问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发生变化了,但是文具盒没有动,现在的读数是摩擦力吗?当然不是,文具盒没有动,此刻只是人对文具盒的拉力,并且拉力没有达到一定的大小,所以,文具盒没有动,也没有摩擦力产生,想要测量摩擦力,就要继续加大力度。请学生观察当文具盒动起来时候的弹簧测力计读数,是多少,有没有变化,还有文具盒的运动状态,学生的观察记录:文具盒在匀速直线运动。总结,当文具盒匀速直线运动时,此刻拉力和摩擦力的大小是相等的,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就是摩擦力的大小,学生通过自己实验体验摩擦力。老师提问摩擦力的大小和什么有关,学生会想到重量,材质,以及接触面的光滑程度和接触面积大小等因素。课堂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学生自己设计实验,选择两个因素进行探究得出实验结论。
生活中对摩擦力的应用有很多,但是为了方便或省力有时需要减小摩擦力,有时需要增大摩擦力,请学生分享具体事例,老师举例学生说出具体方法及科学原理,比如为什么卫生间的瓷砖选择有花纹的,鞋底有很多纹路等。让学生思考用多种方法移动易拉罐,并说明理由,滚动比滑动更有利,当物体重量相同时,滑动摩擦力和滚动摩擦力的大小如何,学生自主实验探究;并举例说明自行车的滚珠轴承中的科学原理及原因。
通过观察近期学生对运动和力的学习,发现大部分学生设计实验和自主探究的能力有很大的提升,但是在对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实验结论的总结还缺乏建设性的语言及总结能力,以后的探究活动该是重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