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上不乏脱俗的天才,而聚光灯下的他们却并不受大众的青睐,因为每个人都承认他是天才,如果有人欣赏他,那会被认为是附庸风雅。所以出现了一批人,他们为了展示自己独到的眼光和对艺术敏锐的洞察力,急切地在舞台下搜寻着被蒙尘的只能被自己发掘且只有自己才能使其重见天日的“艺术”。
往往他们所理解的“艺术”可以具象成一副图画。一条繁闹的商业街边,一位不太体面的艺术家坐在一架破旧的钢琴面前,沉浸在自己的音乐里……这位艺术家一定是衣衫褴褛、蓬头垢面的,最好还留着一把花胡白发。这样才符合他们心中落魄的艺术家形象。扰耳的喧嚣与大师演奏出的优美的小调形成很强烈的反差,使他们驻足沉醉在自己所发现的“艺术”里,而旁边一样驻足的观众在他们的眼里都是些跟风随流、看热闹之流。若问他们大师演奏的是何乐曲,他们便会以一副傲然的姿态鄙疑地向你翻个白眼:重要的不是乐曲,是这旋律的艺术!
其实,他们眼里的“艺术”就是一副很有艺术感的画,画中是谁并不重要,弹的俗歌也好雅曲也好,也不重要,琴的音准与否更不是他们所关心的。他们看重的只是这幅很有“艺术感”的场景,觉得自己已经发现并且感悟到了艺术的存在。这时候,他们常常会发出一句令人费解的感慨:“小丑在殿堂,‘艺术’在流浪”。倒也是满足了他们自觉独雅的虚荣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