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下这个题目,源于今天与孩子同学家长的一番沟通。可是这个题目太大了,甚至这样的立意都可以单独写一本书,但是也可以是寥寥几句。
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从来都伴随着忍耐、焦虑、爱和希望,每一个都是。而伴随着孩子的成长,她再也不是那个只会懵懂服从,寸步不离的小尾巴,逐渐有了自己的想法,会与成人的世界发生碰撞。其实做到很好的沟通,要有很大的耐心,还有享受孩子成长的过程。
在小葫芦的一天天长大中,我特别感谢她的陪伴,让我能够心有触感的从孩子的视角来审视大人们的世界,并让成熟的心打碎成稚嫩,再感受着一点点成长的过程。如果真有表现出来,那就是我可以光明正大的偷吃小葫芦的零食、糖果;我也可以肆无忌惮的和她躺在地上翻滚;我也可以翻弄着她玩剩下的玩具,重新来一遍儿童世界;可以欣赏只有儿童世界的纯净才有的动物故事;这一切都与成人的世界不同。
那么说到这里,我到底有什么样的经验,可以分享出来做好孩子的沟通呢?其实并没有什么出奇的地方,我一说出来,恐怕大家都知道。
我的法宝就是:像孩子一样思考。
这个好简单啊。可是你真的能够像孩子一样思考吗?如果你的答案是肯定的,那么请随意说出孩子都具备什么样的特征,你才觉得那是孩子的思考?爱闹?顽皮?不听话?或许你说出的这些特点,都是大人眼里的孩子吧。孩子喜欢在地上滚来滚去,你喜欢吗?孩子喜欢玩沙子?你喜欢么?孩子喜欢吃好看的零食,买好看的玩具,你喜欢么?如果你也是这么做得,或是也是这个样子,那么恭喜你,你已经具备了一个孩子的思维。可是,作为一名家长,你还需要有成人的理智和耐心。孩子玩的玩具和故事,都很简单,你是否能够有足够的耐心等待她?如果想和孩子沟通好,先把自己变成一个孩子和成人的综合体,能够在不同的角色间来回无缝切换。
其实这里面最难的不是我们变成孩子,而是很难摆脱成人思维。当家长面对孩子的时候,总觉得孩子是自己手里的一块泥巴,拥有绝对的权力和义务去给孩子塑形,安排一切,并可以随时根据自己的心情来把她捏成任何一种自己喜欢的形式,可是到了后来,我们发现这块泥巴变硬了,再也不是那个随手就能捏成各种可爱或不可爱形状的泥巴了。我们就变得焦虑,焦躁,甚至有些恼火,从而对这块泥巴,又爱又恨。出现这样的情绪才是最可怕的。家长总喜欢把孩子当成自己的私有物,用大人的特权经常性的干预孩子的一切,招来孩子的抵触和反抗。
如果真想和孩子形成好的互动和沟通,像孩子一样思考,是一个好的方式。理解并支持她处在不同阶段的思想和行动,比如爱玩,这是孩子正常的天性。难道大人们就不爱玩了么?只不过是我们用更多的面具做了伪装,不容易被别人发现而已,而孩子之所以是孩子,才是最单纯的表达。我们和孩子之间同样需要孩子一般的单纯。
如果我们真的做到了像孩子一样思考,你和孩子沟通的桥梁一定坚固牢靠而持久。如果可以,像孩子一样思考吧,你不但会找到一个坦诚可靠的朋友,你还会发现一个不同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