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雒宏军
1
我们在去年搬进了新房子,家在六楼,在小县城里那算是最高的建筑,县城的全貌一览无余。女儿那时不到五岁,非常喜欢画画,新家也就成了她笔下的作品。最好的一幅是这样的:六层高高的楼房,上面有漂亮的屋顶,每个房子都装着宽大的窗户,楼房的旁边有白云飘飘,还有几只小鸟在飞翔,一架飞机正从云中飞过。我问女儿:“干吗要给楼房旁边画上小鸟、白云还有飞机呢?”我们看来,这些东西是不可能出现在这些地方的。小女说:“我们家高呀,当然应该有白云、小鸟,还有飞机。”细想一下,女儿确实说的有道理,用这些东西来表达楼房之高,是很准确的,尽管这些都不是现实。唐诗里有句“危楼高千尺,手可摘星辰”其实和这是一样的手法,在这点上孩子的想象力和表达力远远超过成人。
说到这里,我还想起了在一本杂志上看到的一个六岁孩子的绘画,这幅画题为《海底大战》,一个大鲨鱼正在追一条章鱼,章鱼的爪上还带者鲨鱼被拽落的牙齿,显然海底世界并不那么平静,一场大战刚刚发生过,其紧张的气氛跃然纸上。论绘画的技能,还显得有些粗糙,但是,绘画的表现力孩子却胜于成人。
举这些例子,想说明的就是成人并非样样都比孩子厉害,“小孩子就是小孩子”,这些都是成人的眼光,不过成人是这个世界的主宰,小孩子也就靠边站了,小孩子的能力也就在成人的呵斥声中湮没了,或者经过教育的琢磨而被磨灭了,这些不仅是小孩子的悲剧,最终将会成为成人的悲剧。像孩子一样思考,是我们为人父母,为人师者迫切需要学会的才能。
2
今年三月份,女儿所在的幼儿园举行运动会,接孩子的时候,我就问:“你都参加了那些项目?”
女儿说:“参加了跑步,还有拍皮球。”
“第几名呀?”我问。
“最后一名”女儿大声说。旁边有许多家长,听到了这个回答还友好的向女儿笑了笑。我感到自己的脸上发烧,女儿的“最后一名”深深的刺痛了我,仿佛得最后一名的不是女儿,而是我自己,我拉着女儿很快的走开了。回到家里,妻子问女儿运动会上的表现时,女儿还是大声回答:“最后一名”,还一副骄傲自得的样子。妻子一定也感到了惭愧,没有多问下去。这时,我却想到孩子心中的“最后一名”和我们是不同的,他们并没有比较,不会当作一件耻辱的事情,她的记忆里今天的运动会一定很有趣的事情,在运动会上她一定很开心,很快乐。
因为孩子的成功而高兴,因为孩子的失败而伤心,这些高兴或伤心很多时候只不过是成人的感受,并非孩子的感觉,我们在这个功利的世界里呆的太久,把孩子的一切也都功利化了,运动会上“重在参与”对成人来说不过是个谎言,对孩子来说,却是真正的行动。像孩子一样思考,就会像孩子一样快乐、真实,就会发现一个全新的世界,正如陶行知说的那样:“你若变成小孩子,便有惊人的奇迹出现:师生立刻变成朋友,学校立刻成为乐园。”当然,成为朋友的不止是老师,还有家长,成为乐园的不光是学校,还有家庭。
3
小侄子今年上小学二年级,像其他男孩子一样,最喜欢玩具枪和汽车,从手枪到步枪,从可以发射塑料弹的枪到水枪,还有各种各样的汽车,电动的,手动的,应有尽有,老家房子的每个角落都可以找到这两样东西的零件。小侄子玩枪和汽车还挺“深刻”,不到一会儿功夫就可以拆卸安装自由,每个玩具都免不了这样被反复摆弄的命运。有一次,友人送了一辆价值颇高的遥控电动汽车,小家伙兴趣颇高,玩了半天都没有松手,可是不到晚上,遥控汽车已经失灵,被大卸八块扔到了地上,小侄子抓耳捞腮一脸的惶恐,显然组装遥控汽车比想象的要难。遭此厄运的不光是这个玩具车,小闹钟、收音机、音乐盒,只要是他感兴趣的东西,只要有能力拆开都难逃“劫难”。
可是,小侄子不光是个“破坏家”,他还是个“发明家”,三棵钉子上下钉在墙上,一片红纸剪成正方形,一根线绳从钉子间绕过,他就领着妹妹站得端端正正,手里拽着绳头,嘴里哼着国歌一起升国旗。妹妹的红皮鞋鞋面上掉了色,他找来鸡蛋打出蛋清,涂在上面晾干,然后找来大红色的水彩笔添上色,皮鞋又完好如新了。,就像他的“破坏力”,小家伙时常冒出来的“创造力”冷不丁的也令人很惊讶。
作为父母,作为老师,我们盼望者孩子的成功,对于孩子有许多严格的要求,对孩子所犯的错误总觉得不可饶恕,其实,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错误就像学步时的摔跤,是难免的,就像“破坏”,后边可能就藏着“创造”。我们需要蹲下来和孩子对话,蹲下来走进孩子的心灵,像孩子一样思考,这时就会发现孩子成长中的错误,更多的像一束束美丽的花朵,开花之后,收获的可能就是果实。
像孩子一样思考,才能有一颗童心,才会呵护孩子的心灵,才能为孩子的成长创造一个更宽阔的世界。
发表于《家教》杂志2004年第十期,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