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界定行为窗口和问题归属
行为窗口:是我们看待世界的“模式”,我们沟通中的的生气和愤怒,不是因为孩子行为的对错,而是因为我们自己“行为窗口”的接纳度不同,换句话说,就是我们的看法不同。所以沟通的本质不在于论对错,而是在当下这个时刻,谁的行为窗口没有被满足?谁的感受很糟?谁需要对方的帮助?
分清问题的归属:PET问题划分的标准是,谁有情绪?谁需求没有被满足?比如家长休息了,但孩子却在很大声的听音乐。这时,并不是孩子有问题,而是我们的需求没有被满足,我们是问题的拥有者。当我们拥有问题,我们要请求孩子帮我们解决。 相反,当孩子拥有问题,比如孩子和小朋友吵架了,我们不要把问题抗在自己身上,而是要尽量让孩子自己解决。
二,当孩子拥有问题时的处理方法:
1.不干预,就是一种接纳:我们有时过分的想控制孩子的行为,来达到一个“好”的标准。比如一个孩子在玩儿滑梯,有个爸爸会在旁边一直唠叨、发号施令,这样的语言,给孩子传递的信息是:“你不行,我不相信你自己能搞定”。孩子感受到没有被尊重和接纳。
2.积极倾听:当孩子遇到问题的时候,我们如何说孩子才会听呢?要避免给建议、讲道理、安慰、赞扬等12个沟通障碍,积极倾听的方法,简单来说就是抓住孩子的情绪关键信息,重复它,表现出我们共情。这个方法有助于发现孩子内心真正的想法,像“剥洋葱”一样,把情绪的外层剥掉,漏出内核的原因,孩子也能够逐渐回归理性。
三,当父母出现问题时的处理方法
1.我信息:当我们遇到问题,需要孩子协助解决,要避免直接命令、建议、威胁、说教,而要使用“我信息”,“我信息”是更能够客观不带指责的、坦诚的、尊重孩子的沟通方式。例如“你今天回家又把衣服乱扔,妈妈很生气,因为妈妈要收拾很久。”。这是一种避免了争执的,容易激发孩子自律性的沟通方式。具体步骤:客观事实描述,此刻我的感受,行为对我造成的具体影响。
2.用我信息表示赞扬:我们经常用长辈式的赞扬,就是“你信息”,“你真棒”、“你真乖”,这种赞扬的方式,虽然表现了长辈的认可,但没有体现孩子“行为”本身的价值。自律的形成,是因为孩子对行为负责,而不是要讨好家长的表扬,是不是?如果换成“我信息”会更强调行为本身给大家带来的好处,比如说:“你今天没有吵闹,让爸爸很高兴,因为爸爸你让爸爸安心的看书工作”。
父母与孩子出现冲突的处理方法:
1.使用第三法:我们和孩子发生冲突时,往往经常陷入一个非输即赢的逻辑,你赢了孩子(第一法),会导致孩子怨恨、撒谎、讨好、自卑等问题。而你输给孩子(第二法),长期以来,也会导致孩子自我为中心的问题。第三法,就是商量,把我们的权威放下,和孩子共同探讨一个解决方案,当然,最终的方案,可能不是你最初的预期方案,也没关系,只要你能接受,同时孩子也能接受。第三法对孩子的自律性建立非常有帮助,也会锻炼它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同时,你们的关系,会在一个一个的问题中,越来越亲密了。
执行六步:
四、做真实的父母
做一个孩子眼中真实的父母,是良好亲子关系的基础,我们不需要假装一个冷冰冰的机器,来裁判对错,也不需要和家人一起制定一套“对付”孩子的统一策略。你会发现,当你掌握了PET之后,你会把冲突当作是机会,而不去逃避它。也敢于在孩子面前表现我们的情绪,我们的需求,你会发现,你的孩子也会考虑你的需求,在这种良性的互动中,你们的关系会越来越亲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