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花赏月赏生活,学诗学词学文章。且为君狂,且为才倾。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风雅颂。
《山 居 秋 暝 》 王维
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诗言志。王维作为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这首《山居秋暝》写诗人闲适的与自然相伴的隐居生活,被宋代苏东坡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王维这个人,多才多艺。他不仅工诗善画,而且在音乐和书法上也有独特的成就。一般来说,在多个领域却颇有造诣的人都是不甘寂寞的人。
读王维的山水田园诗,能感受到他寄情山水的真正用意不是融入其中,而是借景抒情,以此平息心中的那一份莽撞和不安。他写自然的清丽也好,通秀也好,幽雅也好,总是在平静中有声响。他是一个善于造势的人。不能说这是他的大缺点,但至少我不欣赏。
人们常说“大隐隐于世,小隐隐于山林”,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印证了他心气浮躁人格浅薄的一面。实际上,王维的人生败笔很多,咱不是批评家,也没有资格指责,只是就诗论人遣字排情而已。
王维属于少年得志的那种,二十一岁就高中进士。后因事被贬,玄宗朝被任为右拾遗,安史之乱被俘后政治失节接受伪职,后在蓝田别墅过着悠闲的生活,拜佛念经。唐肃宗时又升为尚书右丞。人生的起落之间,王维都没有轻言放弃,但其操守实在不敢恭维。因此我认为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可以入眼入耳,却不能入心,属于“假唱”之列。
而李白作为浪漫主义的诗歌才俊,不为写景状物而悲情,诗歌直接抵达心灵,如甘醇老酒一剑封喉,因为缺少了修饰和包装,反而比王维要自然深刻得多。这是我个人的品味,绝不带人身攻击。
你看他写《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我仰慕这样的意境:鸟都飞得没有了踪迹,天上的孤云也独自悠闲地飘去,只有山和人相互注视,谁也不厌烦。诗中没有一点杂音,但诗人绝不寂寞,人与山的对话,不是任何人都能听得懂的。
这是心灵的相互欣赏,这是知己间的惺惺相惜。鸟儿看不懂,飞走了;云儿听不懂,飘去了。真正的心灵交流,是不需要打扰的。什么时候我们能修炼到能与山对话,让自然之声为我们闭嘴,这是多么难以抵达的境界啊!
王维浮躁,李白深沉,柳宗元就是有些孤傲清高。一首《江雪》写得寒意凛然: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诗里没有声音,倒是安静得很,可静得有些令人窒息。人与自然完全没有交流,好像专为赌气而来。
在遣字上尤为阴冷:鸟飞为“绝”,人踪为“灭”。与李白的前诗比起来,鸟飞为“尽”,云去为“闲”。一死一活,一静一动,给人巨大的心理落差。全诗20个字,每两句首尾相连就是“千万灭绝”,“孤独雪翁”,这是一种多么悲观的情怀呢,但愿只是我个人在这里断句,妄加猜测而已。
其实选择什么样的人生,都没有错。既然人生有得选择,这选择就值得尊重。我想说的是,最好不要为人生的选择披上虚假的外衣,否则你的诗会出卖你的内心。既然要好好活,那就有话好好说,谁也别无病呻吟自命清高,就象李商隐在《乐游原》中写道: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我们不拒绝真实的情感,就象哪怕是最后一抹夕阳,也会带给人类应有的温暖。
赏析/黎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