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失教育在我的认知理解中,主要指单亲家庭和留守儿童两大类。
任何教育方式,教育环境都不会是完美的,都会存在一定的缺失,有的缺失不用去补救,会随着年龄的成长和社会环境的改变自动愈合。比如说,孩子小的时候我们总期待孩子是干净,美丽,帅气。但容易让孩子缺失探索和求知的欲望。反之,放手让孩子去做,当到了一定的年龄,社会环境的影响她会主动注重自己的形象,所以我们的选择。得到什么,舍去什么。
所以我认为不是单亲家庭和留守儿童家庭才会出现缺失,但由于这两类家庭有父母的缺位,更容易出现教育的缺失,这两类家庭出现问题的几率更大。
单亲教育不是问题,有问题的是单亲家庭的教育环境。如何在最早的时间发现孩子的改变,并能及时的进行替代补救措施。
一、单亲教育
今日看了2021年的离婚数据213.9万对,过去20年离结率的变化,在出现冷静期前,一直出现急剧增加的数字。有了冷静期的这一年降了18%,古人云:“宁拆十座庙,不毁一桩婚”。特别是有了孩子,对婚姻一定要慎重,理解,包容,付出是婚姻中一定要有的。当然有的婚姻是保不住的,我们要做的是对孩子缺失进行替代弥补。
班级56人中,我初步的统计13人单亲属于单亲家庭,既有共同的特性,大多缺乏安全感,情绪十分敏感脆弱。也有个体不同的特性,在这些个体的特性中,也催生了一些优点,但缺陷更多。作为家庭教育中的家长我们该怎么去做?我想是发现、替代、弥补、完整。
一岁的孩子,面对父亲这个角色,一年只出现三次左右,突然有一天看到小鸭子下水直播,她会伤心的哭泣起来,她会问鸭子的爸爸妈妈呢?反复观看《狮子王》,小狮子的爸爸去哪儿了?甚至听到有些歌曲也会哭泣,可能孩子已经明确感受到了环境的改变,后来孩子选择了武术,在后续的努力中,替代、弥补成功,一是让孩子接触环境的改变,看到充满力量的一面;二是绝不诋毁,即使她父亲也许忙,未曾主动联系,依然告诉她善意的缘由,一定找到爱她理由,不能把父母的意念强加在孩子身上,虽然很难,三是给孩子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过节外婆会带着她去看望陌生的亲人,所以是完整的。从以前的逃避和父亲对话,上一次通过外婆的手机呼叫大哥,开玩笑,所以我认为此阶段是弥补了的。当我们弥补缺失以后,会发现孩子会成长的更快。
单亲教育容易出现的问题,一是母亲或者父亲的缺位,还会把单方面的心酸强加在孩子身上,二是对对方的诋毁,实际上我们的诋毁就是诋毁孩子对自己的完整性否认,因为父亲和母亲是孩子内心的一个整体,如果是母亲的缺位,更多注重孩子内心情感细腻柔软的弥补,如果是父亲的缺位,更多注重孩子内心坚韧毅力的弥补。
单亲家庭的孩子在充满爱和温暖的环境,同时有缺位的家人类似性格弥补。孩子一定会成长的很好。
二、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主要存在于农村这样的区域环境中。留守儿童容易出现的问题,一是自我认知的偏差,内心迷茫无助,难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二是自我封闭,缺乏感情依靠,自卑,封闭的心理。三是情绪失控,容易冲动。面对留守儿童,个体有优秀的,但学习能力滞后的居多,主要表现为思考方式,主动专注力极低,倾听力偏低,我不知道这是先天因素,还是长期的后天因素,我认为长期的后天因素居多。
关于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一、如果条件允许,能留下一方陪伴孩子是最好的,二双方都已外出,尽量每天抽出固定的时间关心孩子,分享孩子的快乐,询问孩子遇到的困难。三、分时间段主动与老师联系,了解孩子的实际情况。四、交代亲戚和邻居帮忙关心孩子。这都是在替代,弥补没有陪伴的缺失。
怎样让孩子心理更加健康,培养孩子要有爱好的运动,培养孩子要有爱好的兴趣,培养孩子阅读,多带孩子领略山河的壮美,当生活中热爱的事多了,就越能帮助孩子抵御挫折和磨难。快速的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低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