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曲小诺
弟弟今年夏天即将大学毕业,之前参加研究生考试没过线,现在一门心思找工作。选调生,公务员,事业编各种考试轮流上,如今通过了某市的选调生笔试,准备面试的时候,姑姑嫌离家太远,而且那个地方比较贫困,去了也没什么前途。
弟弟想往外跑,妈妈一个劲的想往家拽,在家这边也是各种托关系找门路,希望能在面试前为儿子谋得一份好工作。
但是儿子并不配合,拒绝提供简历,拒绝被安排工作,他要出去,去自己想去的地方。
姑姑有种有劲没处使的感觉,为儿子的工作忙得晕头转向,可是孩子还不领情。母子两个人天天在家为工作这事争得没完没了。
其实,今年初,弟弟跟我谈工作的时候,我也建议过他,可以往老家这边报考,待遇还挺不错的。但是弟弟很认真得告诉我,他不想回家。
我估计这话他没告诉过他妈,即使这段时间他妈在家忙着给他安排工作的时候,他也没有明确告诉他妈,他不想留家这边,或许是不忍心伤了妈妈的苦心,或许是不敢发声。
因为姑父一直当海员,常年在外,基本上是姑姑一个人带大的孩子,所以在孩子面前可谓既当爹又当妈,对孩子管教也比较严格。弟弟从小都是乖孩子,还算比较省心。
而眼下,这个妈妈眼里的乖孩子,正谋划着逃离,离开家,离开曾经相依为命的妈妈。
对于弟弟的选择,我一点没有感觉意外,在他的成长里,母爱并没有让他感到贴心温暖,反倒是一种羁绊,一种束缚,一种操控。
之前不少育儿专家分析过的中国家庭现状,一个焦虑的母亲,一个缺失的父亲,还有一个失控的孩子。而姑姑一家恰恰是这样的生活状态。
1.焦虑的母亲
姑姑一心为孩子好,对孩子严格管教,望子成龙。所以从小时候严格控制弟弟的零花钱,到长大了选高中,选大学,都要插手干预。弟弟说在大学交了个女朋友,姑姑一脸不屑说,可拉倒吧,小屁孩还谈恋爱。
妈妈一边为孩子的成长担忧,一边却并没有给孩子独立成长的机会。 在一般人眼中,姑姑像个好妈妈,为孩子的成长铺路,早早得给儿子买了各种保险,买了房子,还想着弟弟毕业工作后给他买辆车。
妈妈太强大,孩子的本领就容易弱化。所以弟弟虽说已经是20多岁的人了,却依然像个孩子一样,说话办事比较拘谨,思维简单,唯唯诺诺的,不自信。
妈妈有爱子之心,可是那份爱却总是被尖锐的语言化作利剑一般,孩子真正接受到的不是满满的爱意,反而更多的是打击,讽刺。
当初弟弟考驾照科目三一直没通过,姑姑给交了补考费,没有鼓励孩子下次好好努力,反而恨铁不成钢的样子,指着儿子说,你是干什么什么不行。
结果孩子就真的越来越不行了。
按说姑姑家里经济条件很不错,弟弟的生活还曾惹得我和老公一顿羡慕,一毕业就有车有房的孩子,老妈帮忙安排工作,我们咋没个那么能耐的妈呢。
可是,我们似乎并没有从弟弟脸上看到幸福的模样。眼下的他,只想逃。
如果妈妈以爱的名义包办着孩子的生活,替孩子选择,替孩子做决定,会无形中剪断孩子的翅膀,阻碍他的飞翔。这样的孩子会飞不高,甚至都不敢飞翔。
孩子不是父母的私有财产,他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思维,有选择的权利。而很多父母总是以过来人的优越感,让孩子顺从自己的规则,他们一直为孩子的成长百般担忧,其实是自己不敢放手,让孩子做主。
2.缺失的父亲
姑父常年在外工作,甚至几年才回一次家,除了上交工资,他基本没有参与孩子的养育,他确实为家庭创造了丰厚的物质基础,但是,亲子关系的疏远,对孩子来说却是再多钱都换不来的。
很多人说母亲是家庭的灵魂。但是,母亲如何发挥灵魂作用却与父亲的参与息息相关。
没有爸爸的配合,妈妈独自一人育儿更容易以孩子为中心,把孩子当作唯一的精神寄托,母亲在育儿的过程中失去自我,把孩子紧紧抓在手心里,自己累,孩子也累。
其实,很多女人并没那么强势,是没有男人的呵护和柔情,想弱弱不下来,才会声称我不坚强,脆弱给谁看。
但是有些东西,母亲纵然再强大也给不了,母亲的强势会把孩子的坚强打压下去,而父亲独有的坚韧和伟岸会成为孩子的榜样,尤其对于男孩子来说,除了遗传因素,生活中父亲的言行举止都将成为其潜移默化的教育资源。
弟弟如今的状态跟他常年缺少父子接触和交流有关,即使没有多么深刻的父爱,父亲也会成为孩子的榜样形象,但是他的父亲只是个提款机一样,而且离得远,看不见,没有感知。
丰厚的物质基础并不能取代孩子成长里的那种缺失感,而这种缺失的会一丝不漏得体现外孩子的性格中,他的言语里,表情里会有爱的体现,也会有爱的缺失。
3.失控的孩子
孩子究竟需要什么样的爱呢?你的爱孩子是否看得见?很多时候,亲子关系之间的情感表达不是多少的问题,而是缺少对接。你的爱孩子感受不到,纵然再伟大也只能自己感动自己了。
平时听姑姑给我们说给孩子忙活这忙活那,各种操心,各种奔波,确实够辛苦。但是她却耐不下心来好好跟孩子说会儿话,用她的话说,每次跟弟弟谈话都是压着火,一不小心就得跳高。
她可能永远都不愿承认,她眼中孩子的不成熟,不优秀恰恰是她一手操控的杰作,她对孩子爱意满满,却没有良好的表达出来,孩子接受到的不是母爱,是霸权。
每一个孩子都渴望成长,也在努力成长,这一点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能够体现,当他想迈出自己的脚步,摔倒又爬起来的时候,当他想自己拿勺子吃饭,弄的满脸饭菜的时候,当他想自己穿衣服,自己系鞋带,这些都是孩子的成长。而我们经常嫌孩子累,怕孩子摔,嫌孩子慢,忙着去替代孩子的成长。
可是,我们如何替代的了孩子呢?我们只是在削弱孩子的力量而已。
直到有一天,孩子真的这不行那不行的时候,我们却归因于孩子能力有限,继续插手,继续操办,他的学习,他的工作,他的婚姻。
殊不知父母的操心并为给孩子减轻多少负担,一个失去选择权的孩子,也失去的尊严,他得不到父母的尊重,他被压抑的快要窒息。
要么苟且,过别人的一生,要么逃脱,远离家庭。
爱孩子就要学会放手,给孩子自由,让他去奔跑,让他去飞翔。孩子是跟父母平等的独立个体,有自己的生命轨迹。父母的担忧是给孩子最差的礼物,很多成长的潜力一不小心就可能被父母的焦虑扼杀。
著名心理师李雪老师说,教育的本质是父母的修行,父母的问题是孩子一切问题的根源,爱和自由是唯一的答案。
孩子真正需要的可能不是父母的千叮咛万嘱咐只要一个真诚的微笑,一次心平气和的交谈,一句爸妈永远爱你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