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开始的计划生育,80和90是开始独生子女的一代。在城市里的双职工家庭为了工作大多也就独了下来。而在人口广泛,并且需要大量劳动力的农村大家的思想还集中在多子多福,家中男孩越多越好。我印象中大队的墙上,靠近马路的广告语最多的便是那一句“要想致富,少生孩子多种树。”
在那个时候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一个一个超生游击队们开始了属于他们的战斗。我的父母属于其中的一员。我至今为止虽然没有明确问过父母到底喜欢男孩还是女孩,但是小时候多多少少还是十分计较的,实际上来说很多有两个孩子的家庭里孩子在成年以前都会存在这种疑问。如今我长大了懂事了,渐渐明白对于父母而言就是手心手背的区别。打哪边哪边都疼,一边受的太多了,就恨不得翻过来缓缓。但对于生育而言他们除了受到自己喜好的选择,还受到父母长辈的督促,还有社会的压力。还有概率问题。影响因素太多,人也没有完人,所以我长大后便不再纠结这个问题。
我出生那一年应该是很严格的一年,社会处于发展的阶段,吃香的城镇户口上只能落一个孩子,亲友长辈父母综合了一下性价比,决定落给男孩子所以作为老大的我荣幸的体验了一段黑户的经历,这都是我需要上学的时候才了解到的。当然20年后大家才发现什么城市户口农村户口都没有太大差别,尤其是还距离的很近的那种,兴许农村户口还可以分到一块土地,瞬间进化成小地主。
感谢优越的记忆力,作为老大,我与小弟差三岁。我清楚的记得当时的情景。家里的老房子还没有拆除,它也还十分年轻,明亮兼具冬暖夏凉。母亲就在这里生下了我的弟弟,他刚出生时就像一只红赤赤的小猴子,睁不开的眼睛,皱巴巴的皮肤。爷爷奶奶亲友应该是高兴的,传宗接代的男孩到了,他们卸下了十斤重担,不用再面对外界的压力。那个时候我也是高兴的,奶奶煮了一大锅鸡蛋疙瘩汤,香味飘了好远。我就蹲在母亲的床前,眼馋的看着锅里的汤。现在想来母亲那时候一定是不舒服极了,刚刚生产完没多久虚弱至极。小孩子的我完全不懂,母亲把盛好的汤递给 了我。我蹲在床前咕噜咕噜的喝着,那么一大碗至今想来都觉得是美味。那一刻我觉得我喜欢弟弟,超级喜欢他带来了美味的食物。在这里再次感谢辛苦的母亲没有忽略我。
你小时候有没有玩过过家家,小孩子一定很喜欢这种活动,小时候我弟弟就是我的玩具,能吃能跑的我对付一个小猴子用现在的话就是拿捏了。他除了饿了,尿了会哭,其他时候基本上随遇而安,可以任意揉搓。我会背着他在附近走来走去,去小卖铺买好吃的。我们那里有一种说法,三岁的孩子狗都嫌弃。感谢我的弟弟,他无法反抗的时候满足了我各种过家家的角色,承受了我的唠唠叨叨。还有别人拿来他并不能吃的好东西好玩的也都惠及了我的生活。
渐渐长大了,我们有争吵抢夺的时候,我开始觉得这个弟弟真是太烦人了,时不时要爆发一场家庭战争,直到18岁以后,我由衷的感谢我还有个弟弟,能让我毫无顾虑的远行,过自己想过的生活,感谢我的弟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