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字数:9251 阅读时间:30 分钟
(这是2021年3月9日我的线上公益讲座的文字稿,如需音频请私信联系)
各位听众朋友晚上好,我是佐撰。
近期我和“阅读第一”共同推出了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系列课程--“养个书虫-父母修炼场”。在课程社群和家长朋友的沟通互动中,不少家长提到关于批判性阅读和批判性思维的问题。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我对批判性思维培养的经验和看法。如果朋友们有关于阅读的问题也欢迎加入我们的“养个书虫”课程一起探讨。
这几年在教育界批判性思维挺热,尤其是兼顾国内外教育的家长老师都经常听到这个词。人人都说好,人人都说必要,但到底什么是批判性思维?很多人恍惚知道大概意思,却不能准确回答这个问题。如果再深一层问,
- 孩子多大以后才可能拥有批判性思维?
- 在孩子的批判性思维从无到有的这个过程中,父母做什么会助于这个思维的发展?
相信能回答这个问题的人就更少了。
事实上,批判性思维是思维高级形式,要到成人前后才有可能真正获得。甚至,当缺乏恰当的学习和训练,一个人可能终身都没有这种能力。年幼的孩子不可能具有成人的思考能力,也就是说,我们要意识到每个年龄段的孩子所能抵达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是有限的。我们今天的讲座内容会用少量的篇幅介绍真正的、成人能达到的批判性思维是什么,有哪些特征,重点则是探讨如何为孩子铺设通向真正的批判性思维的阶梯。
讲座的内容分以下几方面:
为什么要培养孩子的批判性思维?
在智能网络社会,孩子们越来越早地被暴露在各种各样的媒体信息中。好的一方面是现在的孩子们比二、三十年前的孩子懂得多得多;坏的方面是,他们还不成熟的思考力和判断力使他们很容易被影响、困扰、甚至引入歧途。因此,从小重视孩子的思维训练,才能减少外界对孩子的不良影响。除此之外,还有三个好处。
第一,通过思维训练,孩子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都能得到提高。参加了我的“养个书虫”讲座第一期的朋友应该都知道,语言和思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反过来,思维又会影响孩子语言的发展。
第二,批判性思维的训练可以培养孩子与人的良性交往能力,发展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同情心、同理心,帮助孩子走出个人中心的思维方式。
第三,养成批判性思维的习惯,能帮助孩子做出明智的决定,在纷乱的信息化世界里更好地了解自我、把握自我、实现自我。
从功利的角度看,关注国际教育的朋友可能知道,批判性思维在西方教育中举足轻重。在高中教育中,批判性思维的有无和深度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成绩,在大学教育中,缺乏系统的批判性思维极可能挂科拿不到学分无法毕业。在西方,批判性思维被视为科学和民主的基础思维,没有它,就不能从事深入的科学研究,民主政治也不可能实现。2020年世界经济论坛预测五年后,即2025年职场最重要的十项技能中,批判性思维名列前茅。
作为阅读推广人和终身学习的倡导者,批判性思维是我所推崇和重视的。因为它是深入阅读、独立思考的基础。缺乏批判性思维,书读得再多,也只是个书呆子、两脚书架;缺乏批判性思维的人,很容易走向两个极端,要么固执己见,要么人云亦云。我们知道当前社交媒体织就的“信息茧房”,利用人们喜欢看与自己观念一致的内容这个认知偏见,拼命地根据我们的浏览记录推送我们喜欢的东西,将我们困在“信息茧房”中。打破“信息茧房”需要的就是批判性思维。
什么是批判性思维
那么,到底什么是批判性思维呢?请大家想像一下,我们问孩子这样一个问题:
哥哥姐姐应不应该让着弟弟妹妹?
我们会得到什么样的回答呢?可能有些孩子可能什么也不说。有的孩子会说“哥哥姐姐必须让着弟弟妹妹”,如果你问为什么,他可能回答不出来,但坚持说“爸爸妈妈就是这么说的”。可能有的孩子说“哥哥姐姐应该让着弟弟妹妹,因为弟弟妹妹小”。也可能孩子会说“弟弟妹妹还小,所以应该让着,但如果他们故意欺负人就不必让”。
我们可以看到,孩子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因年龄、经历和思考力的不同,分成四个等级:
第一级:不好意思开口,或者不知道要说什么;
第二级:重复他听父母、老师、电视说过的观点,一方面他们坚信这些权威说的是对的,另一方面他们无法提供支持这些观点的证据;
第三级:更进一步,能够提供一、两条支持自己观点的证据,但可能忽视或意识不到反面的观点和证据
第四级:掌握正、反双方的观点和证据,并做出评估提出自己的观点,提供证据支持自己的观点,反驳反面的观点。
只有第四级,才比较接近真正的批判性思维了。
这不是个很贴切的例子,但让我们看到思考的质量是可以层级递进的,如果没有接受刻意的训练,孩子很容易停留在第二级、第三级上,甚至成人也不例外。
那么真正的批判性思维是什么?
我们说,批判性思维是指一种理智的、受过训练的思考过程。在此过程中,要求思考者主动而有技巧地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概括、解释、分析、推理、评估,最后得出结论,指导自己的行动。
批判性思维是一种对思考过程的思考,通过评估思考过程的合理性,使思考的结果更准确可靠。
由此可见,不同于天生的自然的思考,批判性思维是一种需要后天培养和训练的思维方式,用于审视论证过程的有效性。
思考是人的本能,不用教不用学,每个人每时每刻都在思考,停止思考对大多数普通人来说是做不到的事。练习过冥想的人对此一定深有体会。当我们留意自己日常的思考,就会发现,大多数时候是随意的、跳跃的、不连续不完整的、主观且感性的、片面甚至可能是充满偏见和成见的。当遇到正经的大事时,我们会认真思考,但这个“认真”也只是态度,并不代表我们的思考会更客观、更理性,更不代表思考的过程更缜密。事实上,如果你果然留意过自己的思考,往往会发现自己的思考过程很杂乱,像奔腾的野马,时不时就不知跑到哪里去了,批判性思维则要约束和训练这匹野马。
那么,什么样的思维符合批判性思维的特征呢?这里我们提炼了五大特征:
我们前面说了批判性思维是思考“论证过程”,思考 “从论题经过论证而得出结论”的这一过程是否合理有效。那么,第一要务就是要确认整个论证过程中涉及的概念是否清楚。比如讨论应不应该“鸡娃”的问题,就不符合批判性思维,因为“鸡娃”这个词太模糊,没有一个标准的定义,一百个家长眼里有一百个鸡娃的定义,最后就是个鸡同鸭讲。也正是因此,它才能成为网络热词,形成八方汇战。
第二个特征考察证据信度。
首先,我们需要有能力区分什么是观点,什么是事实。比如一个人说中美关系在懂王执政期恶化了,这是观点,而在懂王执政期,中美爆发贸易战,则是事实。
其次,我们需要考虑证据的效力,那种“我有一个朋友”“别人家孩子”的孤例式证据,效力非常有限。相比而言,专家意见、研究报告、调查答卷效力会高一些。但仍然要警惕是否造假、是否过时、是否有利益驱动、研究设计是否科学合理。
再次,我们需要对数据敏感,要确证数据的精确性、来源的可信度、以及数据的完整度。以数据完整度为例,如果基金经理推荐了你一只近半年走势图完美的基金,你千万记得跟他要这支基金自上市以来的完整走势,说不定你会发现它是只很忐忑的基金。
最后,除了已有证据的信度,还要考察是不是漏掉了什么证据,尤其是那些反方的证据。
第三个特征是推敲逻辑和推理中是否有漏洞和不合情理之处。逻辑思维并不等于批判性思维,但没有逻辑的思维,绝对不会是批判性思维。在论证中我们尤其要注意那些常见的谬误。比如说我们家长都喜欢说的“你现在不好好学习,就考不上好大学,考不上好大学,以后就找不到好工作,没有好工作,你这辈子就完了!”,这就是典型的滑坡谬误,用一系列小概率的因果,把一个小失误放到无穷大。关于常见的逻辑谬误,建议家长朋友都做一下自我科普,既能提高自己的逻辑水平,也能帮助孩子少犯逻辑错误。
第四个特征是觉察理性和情绪。情绪往往会阻隔理性,情绪越激动,理性就越薄弱。因此,情绪是批判性思维的大敌。可以肯定地讲,任何极力挑动和激发我们兴奋、紧张、恐惧、厌恶等等情绪的观点、文章、演讲、营销,都是为了让我们头脑一热,放弃理性思考,登上他们的贼船。
第五个特征是意识到潜在的文化和价值取向。我刚刚在知乎上看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
“看《你好李焕英》时孩子哭得稀里哗啦,但回家后也没多刷一个碗,说他两句,还一样顶嘴,为什么?”
同样的电影,父母想到的是“你看当父母多不容易,你该知道要孝顺父母了吧?!”而孩子想到的是,
“看看人家妈妈为了孩子都做了什么,再看看你们!我怎么这么倒霉摊上你们这样的家长!”
你看,由于潜在的文化和价值观差异,对同样的事,会有截然不同的解读。如果不能意识到并理解这种差异,就很难沟通,很难彼此理解。
总结起来,批判性思维就是要谨慎质疑、警惕偏见和谬误、理性而开明地的倾听不同声音。**
如何培养孩子的批判性思维
说了这么多,到底我们在家庭教育中怎么样培养孩子的批判性思维呢?
四个因子
首先我们来看看影响批判性思维的四个因子:推理能力、知识、自尊、和情绪控制力。
很多人可能认为批判性思维最重要的就是思维习惯、思维逻辑、伦理道德、生活常识、背景知识等等这些硬指标,因此特别着急灌输三段论、归纳法。
其实影响批判性思维的还有两个非常重要因素:自尊和情绪管理。
低自尊的人是不敢去评判别人的观点的,尤其不敢质疑权威的观点,同时,他也不敢表达自己真实的观点,不敢提出其他的可能。
另一方面,当情绪平静时,我们还有可能运用批判性思维;当情绪激动时,就很难。我们在生活也都有这样的经验,一个情绪管理能力差的人,你很难跟他深入探讨问题,说着说着就急了。
我把推理能力和常识知识称为影响批判性思维的硬因子,自尊和情绪控制力则是影响批判性思维的软因子。
今天的讲座您什么都可以忘掉,但我希望您最起码记住,在家庭培养孩子的批判性思维上,对两个软因子的培养比硬因子重要。逻辑推理和常识知识什么时候学都不晚,但自尊和情绪控制力却是童子功,要从小培养。
四种教养风格
这就引出下一个问题,
◆什么样的家长风格或者教养风格,更有可能养育高自尊、情绪稳定的孩子?
◆什么样的家庭更有可能真正接受、支持、倡导批判性思维呢?
毕竟,孩子拥有批判性思维,对家长并不总是一件好事。你这边说“哥哥姐姐让着点弟弟妹妹”孩子那边回“该打回去还是应该打回去”,整天总是这种对话,也挺让人头疼。
按照父母对孩子要求的有无,和父母回应孩子的要求的强弱等级,认知学家把教养风格划分为四个象限:
- 对孩子没要求,也不回应孩子的要求的忽视型:这类家长对孩子拒绝、漠不关心。与孩子在感情上疏离,只管温饱让孩子活下来就行。
- 对孩子没要求,但积极满足孩子要求的放任型:这类家长对孩子要求不严,且反馈不一致,全凭一时性起。他们不约束孩子的行为,尽量满足孩子的要求。
- 高要求低回应的专制型:这类家长对孩子控制、惩罚、严厉、冷漠。他们是孩子的主人,是说一不二的上帝,要求孩子无条件地服从,不容忍孩子有不同意见。
- 高要求高回应的权威型:这类家长个性坚定,制定清晰、一致的规则限制,而且要求严格,表面上看与专制型有些相似,但本质上,他们重视孩子的要求,与孩子保持亲密关系,既给孩子及时有效的帮助,又鼓励孩子独立成长,让孩子知道并理解家庭的尺度,和孩子交流奖惩的原因和道理。
四种教养风格,权威型更可能养育出高自尊和高情商的孩子,在权威型家长的家庭中,孩子更有可能被允许充分表达,并会被认真倾听,从而获得批判性思维的软基础。当然,大部分家庭的教养风格是混合型的。我看到的大多数中国家庭在孩子学业上倾向于专制型,在生活照料上则倾向于放任型,在孩子的社交啦业余活动等方面则是啥型的都有。大家不妨想想自己在四个象限的什么位置上,看看能不能让自己持续向右上角移动。
我们在前面介绍了真正的批判性思维是什么,有哪些特点。也提到了,孩子由于认知能力还在发展中,并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批判性思维,所以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批判性思维的养育重点是不一样的。
在幼儿园中班以前,孩子说话还说不利索。这个时期语言发展是重点,暂时不必抢跑批判性思维。
学龄前-小学低年级的培养重点
按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这个时期的孩子的认知还在前运算期,还不具备逻辑思考能力,他们的判断要么是基于过去的经验,要么是感情用事。让他们理解“思考自己的思考过程”是不可能的。在这个时期的孩子不能产生真正的批判性思维,但家长可以从五个方面为孩子打下批判性思维的基础。
-表达:鼓励表达,哪怕孩子说得没有道理,哪怕孩子表达不清,都没关系,鼓励孩子表达,不要包办代替,更不要说什么“小孩子懂个啥”这种话。
-澄清:由于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都还欠缺,孩子说不清听不懂是非常正常的情况。家长要鼓励孩子不懂就问,也要注意澄清自己是否正确地理解了孩子的意思
-推理:这个年龄的孩子的推理能力受限于生活经验和个人感情,不见得符合逻辑,家长不要急于批评孩子逻辑性错误,而要重视和鼓励孩子运用个人经验和感情,并引导同情心、同理心。
-关联:在讨论过程中,家长要帮着孩子把握方向,在孩子偏离主题时拉一把,在孩子没有思路时提个醒,与个人的经历、小伙伴的经历、读过的书、做过的事、类似的场景等等关联
-情绪:日常注意帮助孩子管理自己的情绪,在讨论中,当孩子情绪激动时,给予提醒和接纳,必要时可以暂避锋芒,转移注意力。同时不要忘记在正常结束一个话题时对孩子的观点给予认可和赞许。
小学中高年级的培养重点
这个年龄的孩子已经进入皮亚杰认知理论所说的具体运算期,他们开始能理解一些简单的形式逻辑,比如区分观点、事实、信息、证据之间的关系,掌握基础的归纳法和演绎法,最关键的一个认知成长是他们开始拥有元认知能力。
元认知是什么?我们知道认知就是通过感觉和知觉接收信息并掌握知识的过程,元认知,是对认知过程的认知,对“人是如何学习的”这个问题的认知。通俗地讲,拥有元认知能力后,他们开始懂得有些学习方法比另一些有效,有些思考办法比另一些更接近真相,并有意识地开始注意总结这些办法。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开窍”了。
所以这个时期就可以鼓励和训练孩子去思考自己的思考过程了,批判性思维破土发芽了。简单逻辑也可以解释给这个年龄的孩子了,比如最基础的三段论演绎法:“所有的狗都有四条腿,大黄是狗,所以大黄有四条腿”。寻找合适的时机和合适的题目和孩子辩论,在辩论中做魔鬼,跟孩子唱反调,诱导孩子思考,或者故意犯些推理或常识性错误,看孩子能不能发现。这个年龄,也正是孩子如饥似渴地积累知识的时候。
当然最重要的,这个阶段是孩子自尊心成长的关键时期,无论是日常生活,还是和孩子辩论也好、讨论也好,都要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心,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观点、自己的思考是有价值的。
初中及以上
好了,孩子进入了青春期。如果前期没有做好两个软因子的建设工作,这时候,您可能拥有了一只青春期火药桶或青春期闷葫芦。
您收获的可能只有批判——有声的或无声的——没有批判性思维。反之,如果前面工作有效,您的孩子则将进入真正的批判性思维阶段了。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开始能够处理复杂的抽象逻辑,逻辑推理能力有了长足进步。
他们也掌握了更多的方法来收集信息,甚至有了自己独特的渠道。
对收集来的信息,他们有了自己的理解,而且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同样的信息。
同伴和偶像对他们的想法有极大的的影响力,同时,他们对本族文化的理解也更深入了,会把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纳入自己的考量,虽然很可能并不是为了遵守,而是为了挑战。
青春期是一场宣誓独立的战斗,这个年龄的孩子几乎天生就是个批判主义者,抱怨、不满、唱反调是他们的常态。尽管他们的反对可能太幼稚,太情绪化,仍然值得家长倾听和鼓励。
在此,格外提醒家长朋友,在与孩子讨论时,切记少直接给答案,少打断,少否定,少做道德价值观评判;多问开放性问题,多提不同的假设,多给予肯定和赞许,让孩子和家长的交流中得到正向的反馈。
有利于批判性思维培养的日常活动
了解了培养不同年龄段孩子的批判性思维的重点,我们来看看可以在家里开展哪些活动。按三个年龄组,这里有一些活动的例子。
对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孩子,最便利也最一举多得的,就是每天请孩子尽可能详细地描述自己在幼儿园、学校的经历,不但可以了解孩子在外面发生的事,还锻炼孩子的表达能力。
复述故事也是一种很好的表达训练。
猜谜语不但好玩还能刺激孩子的关联能力。
诸如“鱼都生活在海里,对不对?”“恐龙是肉食动物,对不对?”这种稍稍有点儿模糊的常识是非判断。这个年龄的孩子常常一叶障目,或者顾此失彼,当他的脑海想到的是大鲨鱼和霸王龙时,就可能把河里的鲤鱼和植食的梁龙忘掉。或者还可以玩类比游戏,把两个东西类比,比如“西红柿跟苹果有什么地方一样/不一样”、“铅笔和火箭呢?”。这些游戏可以拓宽孩子的思路,同时锻炼孩子的推理能力。
想象一些有趣的情境,比如问孩子:“如果妈妈不在家时,你把妈妈最喜欢的口红弄断了,猜猜妈妈回来会发生什么?”,这样的问题可以把孩子平日观察和判断关联、整合起来。
对小学中高年级的孩子,可以训练孩子分辨什么是事实什么是观点,简单的可以是“我妈妈是最好的妈妈”和“我爸爸比你爸爸高”,哪个是观点哪个是事实?有一定难度的可以是“抄别人的作业是错误的行为”是观点还是事实?
可以教孩子了解认知偏见。比如上面提到的“信息茧房”就是利用我们喜欢听到认同自己的声音,而不喜欢听到反对的声音。大部分人都倾向于认为好事会发生在自己身上,坏事会发生在别人身上,这也是一种认知偏见。对认知偏见这个概念不太熟悉家长朋友,建议上网去搜索学习一下,对自己对孩子都有好处。
家长还可以想一些孩子感兴趣的论题来辨论,比如“孩子应不应该做家务?”“做家务应不应该收钱?”“孩子几岁可以有智能手机?”“智能手机对你有什么利弊?”,类似的话题非常多,生活中孩子自己就会带出很多这种问题,家长朋友一定要珍惜机会,展开讨论,千万别一句话结束战斗。
想一些问题,比如“应不应该减少使用塑料一次性用品”,和孩子一起想,这个问题对孩子意味着什么,对我们这个家意味着什么,对整个社会意味着什么;或者一件事,比如“上网课”,对同学们有什么利弊,对老师有什么利弊,对家长有什么利弊。
写书评影评也是锻炼孩子批判性思维的好办法,前提是孩子不是特别抵触写作。
跟初中及以上的孩子可以深入讨论很多问题了。如果您是位权威型家长,这个年龄的孩子时不时地会打开您的视野,让您眼前一亮,get到新技能。
我有时会跟我的孩子看同一本书和电影,然后聊天。我自认为算得上是有独立想法的人,但他对故事的见解和观点常常出乎我的意料,让我深感后生可畏。和孩子讨论一本书一部电影,不但培养孩子的批判性思维,也锻炼家长的批判性思维,避免我们自己头脑僵化。
另外,这个年龄的孩子已经有能力针对一个特定的论题写完整的议论文,充分地、有条理地组织自己的思想,并表达出来。
在当今社会,这个年龄的孩子无论是学业还是生活肯定是离不开网络的,那么家长应该注意孩子关注的网站、信息,跟孩子交流如何过滤无用甚至有害的信息,如何鉴定信息的真伪。培养孩子对网络信息始终要在头脑里问这样一些问题:谁发布的?为什么他们要发布它?他们的信息是从哪儿来的?他们有什么意图?他们会从中获利吗?他们代表谁的利益?让孩子知道就算是可靠的网站,也有各自的立场和利益,因此不可避免的会有偏见。
网络消费是这一代孩子的必备生活技能,而且由于便利,特别容易让孩子陷入消费陷阱。因此家长应该引导孩子区分“我需要”和“我想要”。对于“我需要”的东西,怎么从各种品牌中选择?在质量和价格之间如何平衡?怎么判断网上商品的评论是真实消费者反馈还是水军刷单五星或专业差评?这些既是批判性思维训练,也是批判性思维的应用。
当然各位有创意的朋友可能有更多更好的妙招,欢迎在讨论区与大家分享。
核心回顾
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今天的讲座就先到这里。我们简单回顾一下今天的重点。
第一,批判性思维是对思考过程的思考,用于审视论证过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从而决定我们的行动;
第二,影响批判性思维的四个因子,自尊和情绪控制力这两个软因子的培养比推理能力和常识知识这两个硬因子更重要;
第三,四种教养风格,高要求和高回应的权威型教养最有可能培养孩子的批判性思维;不止是批判性思维,这种教养风格最有可能养育出身心健康、有独立人格的人。
第四,不同年龄的孩子能达到的批判性思维级别不同,培养孩子的批判性思维要尊重孩子的心智发展。
问答环节
Q:怎样用批判性思维来提高阅读水平?
A:这个问题比较大。简言之,读一本书的时候,分析作者创作的背景和意图,分析作者想要表达的主旨,联系自己的相关经验反思作者的表述是否合理,扩大阅读面了解相关主题其他人、其他作品的思想参考别人对同一部作品的思考和观点,最终形成自己的观点。
Q:没有导师孩子自己看书思考形成的思维方式会不会偏激?
A:思维方式有成熟不成熟、理性不理性之分,但我们一般不会说思维的方式偏激。不过不成熟、不理性的思维方式的确会形成偏激的观点和结论。人读书的理解力与个人认知水平、生活经验和思维方式有极大的关系。孩子由于认知水平还比较弱,生活经验也比较少,思维方式还不成熟,他们靠自己有限的知识得出的结论很可能偏颇甚至根本就是错的。让孩子给父母讲讲自己读过的书,和孩子一起讨论可以避免严重跑偏。日常生活中多和孩子讨论,观察和指导孩子。
Q:批评性思维和我们经常提及的逻辑课有何异同?
A:就像讲座里提到的,逻辑是批判性思维的特征之一,但不是批判性思维的全部特征。没有逻辑的思维一定不是批判性思维,但符合逻辑的思维并不等于就是批判性思维。
Q:批判性思维是什么,怎么定义批判性思维。有相关学习的亲子书籍吗?
A:批判性思维的定义在讲座里有提到。并没有专门针对批判性思维的亲子书籍,但成人可读的批判性思维书籍很多,讲座里有推荐。家长朋友可以先武装自己,再影响孩子。
Q:在阅读和生活中,如何提高孩子的问题意识?
A:我个人觉得孩子天生都是问题大王,随时随地都会问问题,我们家长朋友需要考虑的,可能是如何不打击孩子提问题的热情。如果孩子不爱问问题,可能是孩子以往问的问题被忽视、被拒绝、被取笑,如果孩子没有问题意识,也有可能是孩子问的问题总是第一时间被灌输了标准答案,从而让孩子失去了探索的乐趣。解决的办法一是重视孩子的问题,不要因为孩子的问题幼稚或不合情理而否定孩子,二是根据具体情况,如果能用问题引导孩子思考,自己找到答案更好。
Q:批判性思维在亲子阅读中怎么操作效果更好?孩子的批判性思维需要广且深的知识面吗?
A:先回答后一个问题:孩子的批判性思维需要广且深的知识面吗?就像讲座里提到的,真正的批判性思维水平需要足够的背景知识,但孩子还在培养这种思维的阶段,不必强求广而深的知识,能达到什么水平就达到什么水平。在亲子阅读中,家长朋友可以根据自己孩子的认知水平和个人经验,提出一些孩子需要稍稍动动脑筋思考的开放性问题。太简单太直接的问题不足以引发思考,太超纲的问题容易让孩子感觉无助和无望而放弃思考。
关于《养个书虫 -父母修炼场》
“养个书虫-父母修炼场”是由我主讲的培养孩子阅读习惯提升阅读能力的系列在线音频讲座。共分三级:
目前入门级已全部上线,后面两期正在制作中,欢迎有兴趣的家长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