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录】
第五章 什么是价值观假设和描述性假设
在所有的论证中,都有一些作者认为是理所当然的特定想法。
“必须得有什么样的想法才能将理由和结论从逻辑上联系起来”
请记住:一个论证表面可见的部分常常最有可能穿上华丽的外衣。
本章关注整个论证的方方面面,而不仅仅是它那些较为吸引人的特征。
批判性思考对你而言非常有好处。
批判性思考的人都相信自己做主、好奇心、通情达理等价值观是人类最重要的一些目标。
批判性思维的最终结果是要求一个人虚怀若谷地接纳各种观点,理性评判这些观点,然后在理性判断的基础上决定接受哪些思想或采取哪些行动。
魔术师的这些把戏就是没有明说出来的想法。这些没有明说出来的想法→假设(assumptions)
要全面理解一个论证,你必须要找出这些假设。
到哪里去找假设?
1. 寻找理由需要它们才能证明结论的那些假设-----价值观假设:是指一种想当然的看法,认为某些相互对立的价值观中一个比另一个更重要。;关于这个世界应该是什么样的那些想法。这些关于价值取向的没有明说的主张所起的作用就是价值观假设。;就是在特定情形下没有明说出来的喜欢一种价值观超过另一种价值观的偏向。;随情境的改变而改变。;对方的背景可以作为价值观假设的一个线索。;反串,找出价值冲突的有用技巧。
2. 寻找理由需要它们才能成立的那些假设-----描述性假设:就是对这个世界过去、现在或未来是什么样的想法。;
先检查理由,再检查结论。
记住:在寻找价值观假设的时候,你应该尽量一直说明价值倾向。
找出价值观假设的其他线索:
* 调查作者的背景
* 问一下“为什么作者的立场产生的结果对他而言显得那样重要”
* 寻找类似的社会论争,看看同类的价值观假设
* 使用反串的方法,采取与作者相反的立场,看看哪些价值观对这一相反立场显得非常重要
* 找一找常见的价值观冲突,例如个体责任和集体责任之间的冲突
请记住:涉及规定性论题的完整推理离不开理由和价值观假设。
一个理由自身并不具备与结论之间的直接联系,理由必须通过特定的其他想法(常常是没有明说的想法)才能与结论相联系。
因此,一个理由是否能证实结论,或者说是否与结论有关,主要取决于我们能否找到没有明说出来的想法,将理由和结论从逻辑上联系起来。
描述性假设的一种:定义性假设
如何找到描述性假设?
* 不断思考结论和理由之间存在的鸿沟。
-不断追问:你怎么从这个理由得出这个结论?如果理由成立,要得出这个结论还需要哪些东西成立才行? 假设这些理由都成立,有没有可能这个结论仍然是错误的呢?
* 寻找没有明说出来的支撑其理由的那些想法。
* 将自己置于作者或演说者的立场。
* 将自己置于反对的立场。
* 认识到有可能存在其他方法来获知理由中提到的好处。
* 避免表述不完全成立的理由来当做假设。
避免花费时间来分析无意义的假设。
只有找到隐藏的较有争议而又缺失的联系,你的寻找才是最值得的。
学会提问 V
“对方的背景可以作为价值观假设的一个线索 ”。
这边讲到寻找价值观假设的方法之一就是找出对方的背景,也就是说看一个问题的时候,不仅仅是看问题本身,作者本身所处的时代背景和所经历的,都会成为依据。
有时候对同一个问题的理解,不同的人自然会有不同的看法。各人所处的立场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看到的实际情况甚至也是不同。这边提到“一个论证表面可见的部分常常最有可能穿上华丽的外衣”。也就是说看一个问题的表面,往往是很容易被包装的,会显得非常好,问题的本质是在最里面的,如何从表面进入最里面,也就是从现象到本质,需要“关注整个论证的方方面面“,而不仅仅是表面。这有点像盲人摸象,有时候之所以只看到一面,也许是距离太近,看不到全貌,也许是固执地不愿意去看清。若是放到历史当中,光看很多问题本身根本无法判断,一定是了解了历史背景之后才能去明白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情况。就是找到了事件发生的源头、本质,有点像因果,任何的发生一定是有原因的。这和八哥说的“反向渗透别人的思想”也很像,反过来找源头,去了解产生这样结果的原因究竟是什么,是不是我们所认为那样的,还是有什么情结在里面。
一本书,要写得好,必定是融入作者的真感情在里面,作者想要传递的,想要读者相信的,一定都会不自觉地融入在文字中。反观若是自己写文章的时候,一定也是配合了当下的情绪,所认定的价值观,若是别人要了解自己的想法,如果了解了人,那对文字的理解相对来说会更容易把握吧。
这一章最后还提到“避免花费时间来分析无意义的假设 ”,“假设”即是“没有明说出来的想法”。如果都能把真实的想法好好表达出来,是不是也就不会有那么多麻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