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婉钰
从汉高祖刚刚起步,还是一个小痞子的时候就萧何一直帮助他且到后来一直跟随着他,到后来成为了一个开国功臣。对汉高祖刘邦忠心耿耿,但是汉高祖是一个有猜忌心的人,不过萧何听从他人的意见,明哲保身,才躲过了汉高祖的猜忌心。
有一次,萧何一直把守在关中,也是收得民心,而汉高祖刘邦则在前线。每次押运粮草的人送粮到军营以后,刘邦都会去问押运官萧何最近在关中做了什么……押运官就如实说萧何还是和以前一样,安抚百姓、置办军械……为朝廷辅佐,刘邦听了以后就不再追问了。后来押运官回到了关中,就把汉高祖问的给萧何说了,萧何知道以后特别不明白。后来,萧何幸好听从了朋友的意见,才得以保身。原来,别看汉高祖这么热心的询问萧何的情况,其实是有了一种警惕心了。因为萧何一直把守在关中,所以持久下来,汉高祖害怕萧何深获民心,如果哪一天萧何就会带着百姓造反。所以,萧何就不能对百姓特别的好,尽心尽力,要把自己改造成一个让百姓怨恨的人,得跟着汉高祖想让萧何怎么做就得怎么做,才能明哲保身。那天,汉高祖回到关中,看到百姓都在告萧何的罪状,心里呢,就特别的开心。于是,就假装去惩罚萧何,最后为了让百姓知道自己的过错,让萧何向百姓道歉。
还有一次,萧何和吕后联合把韩信除掉以后,就被汉高祖刘邦封为相国,而且还加封了五千户。很多人都来祝贺,可是唯独召平对萧何说他的祸难即将来临,萧何就特别匆忙的问。原来,召平还是看懂了汉高祖的猜忌心。汉高祖对于韩信这件事特别放不下,而且萧何常年把守关中,对他的封赏也是特别多的。所以,如果要让汉高祖放下猜忌心,就要把自己的功劳,那些封赏都搬出来,犒劳前线的军队。否则如果自己的封赏愈来愈大,那么萧何明哲保身却并不是那么的容易了。
那么再说萧何和吕后联合杀韩信之事,虽然他这是对汉高祖刘邦的一种忠心耿耿,但是他只是为了保全自己,也是帮汉高祖犯更大的错误。有句话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其实萧何最后谋害他的原因也是往两方面想,不仅顾全自己,也帮助汉高祖不会犯出更严重的错误。萧何做事,他就算会有利于自己,但是他还是会有利于他人,他这个做事其实特别好,,说不清楚的一种感觉吧。我认为,萧何之所以可以明哲保身,或许就在于他不会去嫉妒或者嫉恨。
其实,萧何有明哲保身这一点很好,跟随汉高祖那些帝王,做事就要战战兢兢,而且还得特别小心。不免的,帝王还会对你产生一种怀疑或者猜忌心,自然要用智慧来明哲保身。但是,我认为明哲保身不一定一直坚持就是很好,明哲保身只是暂时的,它不是长久的。所以,在汉高祖这样一个有猜忌心而且身为帝王的人身边待着,那不尽想想是会有多么大的危险啊,处处都得有防范,即使是一个再大的功臣。通过很多列传,可以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新的汉高祖,我认为他有这么大的猜忌心对萧何,其实可以说是特别担心自己的九五之尊之位,与其不如说汉高祖特别怀疑萧何,就算萧何是一个开国功臣,一直跟随着他。那就是越亲近的人,愈加让汉高祖产生一种猜忌心了。所以,我还是依旧认为明哲保身是不能一直持续的,有时候还是得更大的智慧解决。
萧何每次得知汉高祖的那些猜忌心,就特别恐慌,或许就是一种……吧?萧何能明哲保身,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就是他善于听从他人的建议,如果他没有听从,我觉得或许就是和韩信同样的下场了。所以,善于听他人的建议,有时候还是明哲保身更重要的选择之一了。
特别肯定萧何的那种智慧、识时大局、明哲保身,得以到了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