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便是王进。
自被太尉高俅迫害,他便寻机带了老母向延安府去,想在老种经略相公座下效力,到了华阴县地界时,老母发病,借住在史家庄,便教了史进些武艺。离开之后,虽然名字还被鲁智深、史进提到过,却再也没有人见过他。
他的下落肯定是在延安府,这点毋庸置疑。鲁智深在渭州巧遇史进,与他投缘,告诉他,“洒家听得说,他在延安府老种经略相公处勾当”。可后来史进到了那处,却是寻他不见,为何?
莫非是史大郎没有耐心,寻了几日便放弃?非也。
遥想当时史家庄被大火所毁,少华山朱武三人劝史进入伙,史进道,“我是个清白好汉,落草之事,再也休提”,又道“我今去寻师父,也在那里讨个出身,求半世快乐”。
由此可见,史进去寻他是有很大期望的,一定是苦苦寻觅,断然不会一次两次寻不见便会罢手。
而令人诧异的是,史进寻人不遇,在赤松林再遇鲁智深,两人火烧瓦罐寺。商量各自去处时,史进却道,“我如今只得再回少华山,去投奔朱武等三人入了伙”。
为何之前史进不愿落草,怕失了清白,如今却自甘下流呢?笔者认为,古代的城市规模并不大,王进又是有名望的军官,史进找他是容易找的,见不见却不是史进说了算的。
但是,王进为何不愿和史大郎相见呢?
我们从书中第二回可见,王进是个纯孝之人,但也是个不爱惹是生非的性格,不爱谋人,善于谋身。他甫见高俅势大,尚未吃到实际的苦头,便立即远遁,还顺便略施小计引开了两个牌军,带着老母千里奔走。在史家庄上初见史大郎,史进当时表现得自负莽撞,王进却主动提出教授武功,何也?不为意气相投,实为报恩罢了。
之后,王进到达延安府,有了立身之本,自然还要按照以前的处事习惯来行事,天天结交的是同僚武官,自然不愿与江湖人士多做接触。何况,他知史进任侠尚气,若是得了自己提携从军,一旦哪天闹出事来,自己必定脱不了干系。
想了想自己重回正轨的公务员生活,上面还有高堂要奉养,王进寻机不见,心里也没有愧意,虽然曾经欠你史家庄的恩情,但我好不藏私,传你一身傲视江湖的本事,这恩情也已经还清了。
可叹的是,史进当时家业空空,投奔师父本是他做良民的最后一条路子,既然不成,只好上山落草了。
说到底,两人结交,王进并没有交心,不过是受人恩惠有所回报罢了;而史进却对这位师父发自心底地敬重,空洒一场热心肠。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时常遇到这样的人,自己对他(她)掏心掏肺,他(她)却有所保留,细细想来,让人寒心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