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的读法有三种:
一是念出来,不必大声,但务必使自己和三尺以内的神明听得到。耳朵听到的音节和眼睛看见的文字相对应,诗就多了一个维度的主观感受。念熟的句子甚至可以脱离文字意义有了一种独立的审美,就像对于熟悉的歌曲只要听见上句,心里自然就冒出下句,就有了一种愉悦,哪怕忘了歌词的含义。
二是吐槽。我喜欢在诗句上圈圈点点,偶尔写点评论。再好的诗人也是人,适合平等地交流,而不是被供在天上。而吐槽是哥们姐们之间最不见外的交流方式。不过我的槽点只是些自己看来可爱或者可笑的地方。比如吐槽庄子耍滑头,屈原就一男巫,动不动和山鬼河神谈恋爱,范仲淹虽然是我大宋边防军统帅,内心其实很娘,甚至很二。。。这么说不是证明自己很懂,因为我常常过不久便觉得自己那些吐槽很荒唐。但接下来我还是忍不住继续跟古人抬杠,并且乐此不疲。
三是篡改古诗,把古代文字改写成现代语言。是改写,不是翻译,而是假想作者活在今天,就坐在我对面,或者假想自己就是作者穿越过来的化身,把从前的意向换成今天的语境。这是一个很好玩的游戏。自古以来文人用典,化用先人的句子,就是常见的修辞手法。没有人认为那是盗版行为,所有我对篡改古诗没有任何心理负担。比如王维同学的《山居秋暝》(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就被我改成这幅模样:
当一场新雨
把山洗空 把水染绿
把心事写成诗句
当一湖秋月
把松林的光影
绘成水墨
当一湾清泉
从石头的缝隙里
流出夜曲
我们 就回到山居的岁月
记起当初的竹林绿袖 莲叶渔舟
忘了这世上的花谢花开 春去春来
刘禹锡的《竹枝曲》改调就成了这样:
记得那年
青青的竹 青青的柳
你的长发拂过无风的江面
拂过我的眉眼
我把不可告人的心事
唱成恋曲
记得那年
你还未嫁 我还未娶
东边只有面红耳赤的太阳
西边只有乱七八糟的春雨
读诗实在是百无一用的事,所以适合百无一用的书虫。而对于重视无用之用的人来说,读诗渐渐读到文字背后的大我,便跟道家成真佛家见性差不多了。虽然我远不及那样的高度,却不妨碍内心始终热爱诗歌;“虽不能至,心向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