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说到春秋战国,有两位君主无论如何也绕不过去。一位是励精图治,推行改革,打出“尊王攘夷”旗号,九合诸侯的春秋第一霸,齐桓公姜小白。另一位是“胡服骑射”,改革军力,败林胡、退楼烦,抗衡强秦的赵武灵王。
然而这两位国君生前睥睨天下,笑傲列国,但到了晚年却是昏招连出,最终身遭反噬,一代英主,竟然落得个饿死深宫的下场!
末路齐桓
大概公元前 645 年,管仲和鲍叔牙去世。齐桓公称霸天下所依赖的“桓管五杰”(宁戚,王子成父,宾须无,隰朋,东郭牙)或早或晚也相继离世。齐国的实力就开始走下坡路了。
齐国有个叫易牙的人,据说历史第一个运用调和之事操作烹饪的庖厨,好调味,很善于做菜。因为他是厨师出身,烹饪技艺很高,他又是第一个开私人饭馆的人,所以他被厨师们称作祖师。这个人为了取悦齐桓公,就用自己四岁儿子的肉,给齐桓公做了一个菜。齐桓公吃了之后发觉从来没有尝过这种肉,于是就问易牙:“这是什么肉啊,这么鲜呢。”易牙哭着说:“为了国君身体安康,我把儿子杀了献给您吃。”非人哉!虎毒尚且不食子,这个易牙为求富贵,连亲生儿子都杀。真的是非人哉!
可英明一世的齐桓公知道后,虽然感觉很怪,却被易牙的忠心所感动,从此就特别宠信易牙。
还有一个人叫卫开方,他是春秋时期卫国的一位贵族,对齐桓公表面上忠心追随,以至于十五年没有回过家,自己的父母去世也不回国奔丧。
更绝的人是竖刁,这个人为了接近齐桓公,竟然自宫当了宦官。真是想要成功,挥刀自宫,比起练葵花宝典的岳不群也不遑多让啊!
管仲临死前特别向齐桓公进言,说这三个人都不是什么贤德之人,大王您可千万不要信任他们啊!起初齐桓公还是记得管仲的忠告,可是过了几年后,就把这些话忘了个一干二净。他觉得没了易牙、开方、竖刁这三个人,生活没有乐趣了,于是又把三个人召回并委以重任。
于是灾祸就降临到了这个春秋第一霸主的国家。次年,齐桓公重病,易牙与竖刁拥立了公子无亏,太子昭逃亡宋国。齐桓公的五个儿子为了争夺权力发动了内战。易牙让人把宫门堵上,假传君命,不许任何人进宫。有宫女乘人不备,潜入宫中去探望齐桓公,把易牙、竖刁作乱,隔绝内外沟通的情况告诉了齐桓公。齐桓公又病又饿,没人搭理,到了这个地步,再后悔也是没有办法了,最终一代霸主竟然被饿死在深宫之中。
梦断沙宫
公元前 299 年,赵武灵王在正当盛年,赵国也正值鼎盛的时候做了件大事,他把王位禅让给儿子赵惠文王,自己则尊称为“主父”。俗话说天无二日,国无二君,赵武灵王这把操作可把赵国人给看懵了。
赵武灵王的计划很好,他希望自己的儿子与自己分别负责国内的政治和对外的军事,在赵国构建二元政治,父子二人都是君主,只是自己不再使用王的称号,而称主父。赵武灵王让儿子提前即位的另一个原因是,自己经常带兵打仗,万一遭到不测,这样的安排可以让赵国的政权不会受到太大影响。想必是赵武灵王对于赵国历代国君继位时都有政变发生有所思考,另外他自己继位时也遭受了“五国会葬”的重大危机,所以才想出了这么一招,要从制度上避免这种局面出现,以保证政权交接平稳。只不过“胡服骑射”的改革成功了,但是“二君主政”的改革却失败了。
经过三年的二君共同执政,赵王何在治国方面已经有不少经验,并且也培养起了一批忠于自己的大臣。但是主父又变卦了,他觉得相貌秉性更类似他的公子章是更合适的继承人,于是就想要弥补或者扶植公子章。可想而知,这样一来,赵国的朝廷中就形成了两派势力。两派免不了都想把对方干掉,自己独掌赵国。更势闹的是,赵武灵王也有些不甘寂寞,毕竟四十几岁,还不到知天命的时候,他自己还想再有一番作为,于是通过扶植公子章重新夺回属于自己的权力的想法越来越强烈。
终于,公元前 295 年,赵武灵王遭遇沙丘之乱,他被公子成包围长达三个月,断粮断水,饿死在沙丘宫中,终年才 45 岁。赵武灵王被梁启超称为“黄帝之后的第一伟人”,纵观赵武灵王的一生,雄才大略,也不因循守旧,他成就了赵国在当时傲视群雄的地位,但是由于他对于政权构建的基本规律没有充分认识,导致霸业成空,梦断沙宫!
尾声
本文说的这两位君主,论资质在前秦时期的君主中至少排前十,论功业也都享誉青史。可最终的结局却是异常悲惨,他们的身死最终也导致了春秋战国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齐桓死后,齐国日渐衰弱,传了几代后,在进入战国之际被“田氏代姜”夺取了政权。赵武灵王死后,赵国的政局虽然并没有乱,但国力也一度受到损失,终战国一世,赵国再也没有取得什么令人瞩目的功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