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二年学习写作这件事,好象忽然火起来了。各个大号都在讲如何写作,报什么班,跟什么名师学,给出了很多方法及途径。
真正热爱写作的人是随时随地都会写的,不用外力催促。看到别人在学习写作,自己也跟风写起来的人也不少。看到这样的现象,不禁让我思索,这么多人在写作,都是在为谁写呢?读者?自己?利益?名声?出书?
以前觉得要出一本书好难好难,只有真正的名家才有资格把自己的文章印成铅字集结出版,象我等菜鸟是想都不敢想的。可时代不同了,现在只要能写,有一定的读者群体,不用自己花钱,众筹都可以出一本书。
当出书也变成一件容易的事情时,我们要写什么,为谁而写,有必要细想一下。拿我自己来说,从小到大,一直喜欢看书,写日记。来来回回也自己建设过三二个博客,也在专门写日记的博客平台上写过。可惜,这其间有好多文字随着博客的更迭,互联网时代的变迁而遗失了。
有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虽然一直在写,但却没有象萧秋水老师一样,同样的博客可以持续写上好多年,总是断断续续。在几年前也没有想过要做个人品牌,有意识地去坚持做一件事,虽然很遗憾,但好歹从2013年开始醒悟了,想要做几件小事,坚持下去,用来磨炼自己的意志力。
从2014年开始,做公众号想要持续写作,2015年重新整理了博客,2016年启用简书。一边布局个人品牌矩阵,一边想要坚持做一件事情,看看自己的能量到底有多大。今年6月份,意识到自己在写作上还是不够勤奋,定下来每周至少写三到四篇原创文章的要求,不知不觉,一路走到现在。
持续写作的习惯算是养成并固定下来,最大的感受是,有一二天不写点什么,心里就会有失落感,总觉得有一件事情没完成。
长期看我文章的文友,想必也知道,我曾纠结过原创标签为何迟迟不来,也曾为此而短暂沮丧过。有时候,也会看很多那些大号的文章,分析它们的写法,立意,题材。尝试了几次后,总觉得别扭,别扭的点在于,如果刻意模仿那些爆文,确实也能写出一些类似的文章,用来吸引眼球。可是那样的模仿文章,有多少是真正发自内心的呢?有多少是已经在我脑子里盘旋了很久,我想了无数回才想通的道理呢?自己看了后,也觉得不够真诚,只是想吸引点击量,博眼球而已。
在写作的路上,沮丧过,失望过,也开心过,幸福过。文友们的支持与鼓励当然很重要,那些失落难受也给我思考的机会,促使我用多元视角去看问题。细究起来,真正的不间断持续写作,也不过短短6个月而已。这6个月是我用刻意训练,不断鞭策自己不偷懒勤思考得来的结果。最大的收获,除了后台朋友们的长期支持和鼓励,更多是来自于内心的成长。看问题的方式,思考的层次与深度,对人与事的洞察力,内心的笃定感,甚至写作的速度都产生了变化。
我终于意识到我只能为自己而写,至少目前是这样。我遇到事情怎么思考,把思考过程写下来就是一篇文章,当我在写的过程中,就是在对想法进行提炼。原本可能模糊的东西,把它写出来时反而变得更清晰透彻。我有一个感觉,我真正动了感情的文字,获得的共鸣就多一些,点击量也会高很多。
我以我手写我心,我只能先学习写自己擅长的东西,比如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挫折,取得的成绩,那些踩过的大坑,揪心的经历。写的过程,就是复盘的过程。未来有一天,倒回去再看自己之前写的文章,会觉得很幼稚吧。
用文字见证自己的努力、奋斗、成长,同时寻找到一些与我同频的人,遇到趣味相投的文友,一起前行,已经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我愿意用时间做酒,熬出文字的醇香,醉倒几人是几人,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