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父母眼里儿女总是长不大的孩子,无论孩子多大父母都爱用唠叨的口吻打开话茬,似乎这是刻印在我们骨头上传承下来改不掉的教育方式,唠叨的背后都是关爱,然而在孩子的眼中有时候这种关爱超出他们心理的承载负荷。
一段时间我对儿子有些过份关注,检查他的所有作业,时不时的向班主任了解他的情况,每天都要和他谈话,搞得我那些天紧张又焦躁。在我过份关注他的时候,他几乎在我眼里哪里都有问题,哪里都不好,而且小状况不断,比如考试成绩不理想,作业书写问题,透过书写反应的学习态度问题,在学校行为习惯问题(被班主任告了两次状),在家行为举止,等等,每一件事情我都有些惶恐,紧张过度,反应过度,把事情想的很严重,处理的时候过份反应,说得很多,讲了很多。
后来我反应过来,我改变了这种局面,倒不是我读了什么教育孩子方面的书,知道了处理的方法。我首先明确了一个认识,他无论怎样,都是我的儿子,我得接受儿子的一切,想到这一点,让我有可能在我教育儿子的问题上犯的错误变少,让我学会去思索如何做更多对的事情,正确的认识和观念可能会给了我好的开始。
我承认前面我让很多事情变得更糟糕,反思自己对孩子的教育,我第二个认识是有很多情况如果不会处理倒不如什么都不要做。因为如果处理不当,就像钉子在墙上钉错了位置,即使纠正了钉子的位置,墙面也会留下一个洞,遇到孩子的错误我们第一反应总是要纠结在事件上,把事件背后可能透漏的问题想的很多,很严重,强调的越多,错误会被放大,错误会被定型定性,可能原本是孩子偶然无意的,或是成长中不可或缺的,而我们的所作所为让事情在孩子内心被加深被刻画,让孩子的成长变得痛苦不堪。
在教育孩子的方面,我们较多因素受自己从小到大受到的教育方式的影响,另一方面受自己后天知识的左右,所以我觉得能有和孩子一起成长的心态,就会让在墙上错钉的孔洞变少。作为成年人假如抛开已有的经验在有些方面我们的学习情况可能比不上孩子,如果我们不敢承认这一点,那是我们真的没有认真去了解孩子,也从没有尝试过去和孩子一起共同做过一两件事情。能蹲下身子来的家长,不难发现,有时候孩子也会教你一两招,孩子也会提醒你忘记的事情,孩子也会在副驾给你需要的提示,等等。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孩子和父母间越早的成为一个相互陪伴,相互学习的关系,孩子会越来越主动,越来越有主见,而我们家长也会在相互陪伴中主动学习如何做好一位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