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儿童真正参与活动
——读《第四章 寒假生活重建中的学生发展》有感
第四章主题是《寒假生活重建中的学生发展》,共有六小节,分别是:第一节,健康素养;第二节,学科素养和学习习惯;第三节,领导力与实践创新;第四节,批判性思维;第五节,信息与信息技术素养;第六节,文化意识与文化发展。本章由八位老师共同编著,其中有我所熟悉的程露老师、蓝美琴老师,看着身边的同伴的实践变成高质量的文字,由衷地赞叹。
每一节都是基于实践,都是有大量的证据来证明的,我看到通过“你好,寒假”项目的不同活动不同方式,各个地方的学生获得了不同的发展,学生的变化令人欣喜与惊叹,更令我羡慕。也许这是我加入寒假研究项目,坚持做寒假研究的最大动力,我期待我的学生也能有不一样的发展。
读完本章,我想围绕“儿童参与”重点谈谈我的收获。
一、对“儿童参与”的再理解
随着阅读与实践的推进,我对“儿童参与”这一概念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每一学期,我们学校我们班级都会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这些活动都是需要儿童参加的。但是我们需要重新解读:“参加”与“参与”是同一个概念吗?百度词条中这样解释这两个词:“参加”是指参与、加入某项活动或加入某种组织;“参与”是指参加(事务的计划、讨论、处理)。从字面上,可以看出“参加”与“参与”是两个不同的词语,“参加”是指参加活动,“参与”是指参加活动计划的制定,讨论活动的过程,参加活动,还得处理活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事。而我们平时的活动,学生通常以“参加”为主,而非“参与”。
以上学期的六一儿童节为例,我改变往常教师做主、教师主导的形式,让学生以小队为单位筹备组织六一义卖活动。各个小队在队长的带领下制作宣传海报、分工准备食材、与家长沟通、请求家长的帮助,到义卖现场的活动组织,每个小队都出色完成了义卖活动。这些才二年级的学生,让我刮目想看,也让我深切体会到:教师的改变有多重要!教师的引导有多重要!教师的放手有多重要!很多时候,学生的表现取决于教师的表现!
二、假期中“儿童参与”的理解
“儿童参与”的教育理念不仅需要体现在日常的班级生活中,学科学习中,同样体现在假期的学习生活中。假期是儿童自己的,是以儿童为中心形成的家庭生活和社区生活,只有当儿童真正参与到活动的各个环节,对活动有拥有感时,有关儿童早期领导力和创造力的探索才会真正变得有意义,才有可能把“终身教育”理念很好地实施下去。[1]
“你好,寒假”活动的前提就是邀请儿童参与到寒假生活的设计、实施、管理与评价中。今年的寒假,我紧紧遵循“儿童参与”这一重要原则,从前期策划、讨论、决策等过程中,将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班主任则作为引导者与推动者。
“儿童参与”是指所有儿童(包括边缘化的儿童、不同年龄的儿童和残障儿童)都在知情、自愿的前提下参与到直接或间接影响他们的事项中,因此,“儿童参与”不是简简单单指儿童参与了某项活动,如老师给学生设计的某项活动,或者一些名人设计的“中国好作业”等,这些都是单向的输出,学生和家长并没有真正参与到活动中去,他们的需求没有得到响应。[2]今年的问卷设计,我在前期讨论会上,认真解读学生的需求,汇总了每个小组的讨论结果,将学生的想法、意见全都设计成选项,再邀请全班学生完成问卷。这样,学生便成为“你好,寒假”的设计者。我将学生的想法进行汇总,和学生一起商量制定“2019你好,寒假”的必做作业和选做作业,学生参与热情很高,兴致也很高。
临近期末,学习任务更重了,老师和学生每天都很忙碌。而我们班却挤出时间,全班共同讨论制定寒假活动,隔壁班老师听到了,好奇地跑过来看。课后,这位老师跟我说:“你们班好欢乐啊!我们班就是考试考试,而你们已经在策划寒假生活了,真有意思。”
“他们很喜欢做这些事情的,开心的很。”我如是说。
“嗯,我感觉你们读书还是很快乐的。不像我们,就是考试考试。”她补充到,“我评价也是很单一的,就是看成绩的。”
“那我们班评价是很多元的。每个人在班级里都有岗位,很多成绩不好的但是同样经常得到表扬,很有成就感的。我就是想让每一个人都有机会得到锻炼。”
“那是你有能力。我是做不到的。”
与我对话的是隔壁班的代班班主任,是一位年轻的代课老师,她上课也很敬业,但是她说自己只会抓成绩,学生工作做不来的。我觉得这并不是能力的问题,而是观念的问题。
为什么要变革传统的寒假生活?因为我们传统的寒假作业太单一太没有儿童参与的意识了。社会瞬息万变,我们要培养的绝不仅仅是只会做题只会考试的笔试高手,我们需要关注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唤醒每一个个体内在的生长动力,实现学生个体生命的成长。假期离开了校园,学生尤其是我们这种乡村学生,很多处于放任无人管的状态,教师更有必要帮助学生规划自己的假期生活,让假期过得更有意义、更有价值。
三、活动中“儿童参与”的体现
有了学生立场,在设计活动的过程中,就会有意识地将活动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策划、组织、开展、总结与反思。以我们班策划的“关爱老人,从我做起”走进敬老院的活动为例,学生参与了活动的整个过程。
首先,学生参与活动的发起。
从一年级开始,除了语文作业以外,我每天都会布置“做家务”的作业,三年级开学第一天起,我们班每个周末的第一样作业就是:做家务+陪伴老人。我引导学生在家的时候陪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说说话,聊聊天,也可以帮他们打扫卫生等。
在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学生养成了每周陪伴老人的习惯。在今年的”2019寒假问卷调查”中,有不少学生提到寒假里可以组织去敬老院慰问老人的活动。在得知班上宁宁奶奶就在敬老院上班时,同学们的兴致更高了,大家纷纷表示很想去敬老院看望老人。于是,我让宁宁回家问问奶奶,能否去他奶奶上班的敬老院。
当天晚上6:30,宁宁主动给我打电话,说已经询问过奶奶,奶奶说可以去。在接到宁宁奶奶电话的时候,我既惊喜又诧异,因为宁宁把这件事记住了,他可是常常会忘记做作业的学生啊,没想到我在教室里随口一说的话,他就牢牢记在心里了。随后,宁宁的奶奶又给我打来电话,热情地说:“老师啊,我们很欢迎您带着小孩子一起来敬老院呢。前不久,义乌的、温州的小朋友也在大人的带领下来送礼物、送吃的,老人们很开心的。尊老爱幼是非常好的美德,我们很欢迎你们来啊。”
听了宁宁奶奶的话,我的心里暖暖的,也更加坚定了要协助学生完成这一心愿。就这样,宁宁主动担任了本次活动的队长。
其次,学生参与活动计划的制定与讨论。
去敬老院做什么呢?需要准备一些什么东西呢?要不要买礼物呢?当我提议可以把2018年六一儿童节和元旦嘉年华赚来的钱买礼物的时候,教室里沸腾了,各个都说“好!好!好!”要知道,18年学校的两次全校性的活动,我们班学生群策群力,除去本金,总共赚得了元,这可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呢。
第二天早上,宁宁开心地再次告诉我,奶奶说欢迎我们去。我建议他详细了解一下有多少老人?几个房间?具体位置在哪里?
第三天早上,宁宁过来问我:“老师,奶奶问要不要在那里吃午饭?”我没有回答,建议他将这个问题与大家一起商量。同时,宁宁将自己了解到的信息告诉我,总共有28个老人,10个房间。
中午,我们在走廊召开了第一次敬老院活动设想,报名参加活动的24位同学全部参加会议,主要围绕以下三个问题展开讨论。
第一个问题:要不要在敬老院吃饭?(大家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想法。)
生1:要,可以帮他们一起烧饭。
生2:要。因为可以陪老人一起吃饭。
生3:不要,这么多人到时候会没饭吃的,还要别人花钱。
生4:要,我们可以帮老人盛饭盛菜。
生5:我认为不要,饭被我们吃了,老人就没饭吃了。
班主任:我认为不要。我们这么多人,还要加上陪同的爸爸妈妈,在那里吃饭太麻烦了,不想给敬老院添麻烦。
最后,我们举手表决,20人认为要,4人认为不要。我们暂时决定要在敬老院吃饭。
第二个问题:我们去那里以后要做些什么呢?
生1:表演节目给老人看。
生2:帮老人打扫卫生。
生3:陪老人聊聊天。
生4:听老人讲讲小时候的故事。
生5:了解一下老人在敬老院里做些什么。
生6:说笑话给老人听。
生7:陪老人散散步。
生8:了解一下老人们小时候是怎么样的?
班主任:我觉得还可以给老人送点吃的,比如面包等,我们用我们自己赚来的钱,不需要问爸爸妈妈拿。我还想到我们还可以去贴窗花,因为要过年了嘛。
经过大家的讨论,我们初步确定了去敬老院后的活动过程:一是打扫卫生(2或3人一组;二是贴窗花;三是表演节目;四是送食品。
第三个问题:这些准备工作谁去完成?
1.窗花谁剪?
2.准备些什么节目?
3.食品谁买?
同学们自告奋勇举手,积极认领任务,最终我们根据大家的特长,决定剪窗花的工作由韵负责,节目上报与排练由小颖和瑜负责还要负责写好主持稿,敬老院的联系等工作由宁全权负责。通过讨论,食品则买达利园,梓卿主动认领购买达利园的任务,因为她们家是开小店的。
第一次会议以后,同学们分头行动,为活动做好准备。
灿又想了一个好主意,可以给敬老院的老人们送贺卡,我觉得她的主意棒极了。灿是我们班的宣传部部长,擅长画画,她二年级的时候参加县里绘画比赛就获得低段组一等奖的好成绩。灿根据自己的想法制作了一张大大的贺卡,并写上“祝爷爷奶奶万事如意”“祝爷爷奶奶新年大吉”这几个大字。
小颖和瑜利用课间时间组织同学们报名,总共有8名同学报名,节目类型有口才表演、跆拳道、拉丁舞表演、独唱和合唱。以下为小颖和瑜两位同学汇总的节目和编写的主持稿。
节目单
1、王梓卿 口才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2、徐时生和陈力川 跆拳道 《太极五章》
3、徐柳灿 唱歌 《我们一起学猫叫》
4、邹雨欣和何紫涵 合唱 《妈妈,宝贝》
5、邱禹菲 独唱 《柳树姑娘》
6、陈钰琪 拉丁舞 《牛仔》
7、一起 合唱 《我们的生活多么幸福》
主持稿
亲爱的爷爷奶奶,您好!我们是来自泉溪小学三一班的小学生。
今天我们带来了好多好看的节目。
请大家尽情欣赏。
第一个节目是王梓卿的口才表演。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第二个节目是跆拳道。
让我们来听几首歌吧!
第一首歌是,《我们一起学猫叫》
第二首歌是《妈妈,宝贝。》
第三首歌是《柳树姑娘》
接下来有请拉丁舞《牛仔》
最后是一起唱《我们的生活多么幸福。》
最后,祝爷爷奶奶们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第三,学生参与活动过程。
活动前一天,宁宁在班级微信群再次发出活动邀请,确认是否有家长陪同?是否有车辆?共有23人参加,7位学生有家长陪同,且有车辆。活动当天,学生准点到达校门口集合。宁宁进行整队,说明活动注意事项。在我的帮助下,大家很快分配好了车辆,向目的地出发。到达目的地后,大家按照计划分工合作。每一个人都参与到打扫卫生、贴窗花中,最后,大家又表演了节目,为每一位老人送上了食品。由于这个老人院里的老人年龄都较大,很多都是行动不便的老人,有一些是患有老年痴呆症的。学生基本上无法与老人聊天。尤其是每一个房间里都住着三四位老人,味道很大,但是我没有看到一个人皱眉,大家都默默做着自己的事情。灿还主动把老人床上的衣服收拾了一下,将杂乱的衣服叠得整整齐齐。我看到学生打扫的时候很卖力,尤其是一些男孩子,平时挺懒的,但是那一天干活特别勤快。加上天气又冷,学生的手都冻得红红的,但是没有一个人喊冷。在表演节目环节,我看到大家准备充分,胆子很大,表演得特别大方自如,敬老院里的老人不停地说:“真棒!”“真不错。”养老院里的工作人员一直说:“孩子们真有爱心,老师教得真好。”
这一天,我感受到学生的爱心与善良,这些单纯可爱的孩子,都有一颗善良的,需要小心呵护的美好的心灵。
第四,学生参与活动总结与反思。
活动结束后,我组织了学生简单进行了交流。
有学生说:我看到了很多老人。
有学生说:我发现有一些老人已经不正常了。
有学生说:我感觉这些老人好可怜。我还看到一个个老爷爷在那里哭,我想他可能想念自己的家人了。
有学生说:我很喜欢这样的活动。可以帮助老人做一些事情。
在总结活动的得失时,有的说,排队的时候太乱了;有的说,排队的时候要安静一点;有的说,到达目的地后有些人用来跑;有的说,我看到地上垃圾很多。所有这些,都是儿童在参与活动中体会到的,发现的。而活动队长宁宁说,他觉得最困难的是整队,感觉同学们速度太慢,不听指挥。宁宁是第一次担任队长,他觉得自己的表现很棒。
最后,分享一段《你好,寒假!》一书中96页的一段话:研究表明,有机会能参与很多活动的儿童,他们更具有责任感,因为实实在在的”参与“使他们能够更加信守承诺,以及考虑自己的决定对他人造成的影响。这和儿童参与的”3R"理论即责任、权利、尊重是相通的,领导力和创造力的发展更离不开这三点。“你好,寒假!”活动中,应纳入儿童的声音,将儿童视为合作伙伴,让儿童对问题发表意见,并参与研究或者活动的全过程,而成人只是扮演同伴或支持者的角色,这才是真正的儿童参与式活动。
[1][2]李家成,郭锦萍.你好,寒假——学生寒假生活与学期初生活重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