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研究学生的基础
——读《第三章 寒假生活策划的探索》有感
本章详细介绍了寒假生活从调查到策划的全过程,每一个观点的陈述与表达都有理有据?无不凸显“证据”意识。寒假生活策划的主题、中心、精髓就是“学生需求”。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一、调查是基础,学生是主体
如何开展“你好,寒假”活动?可以开展哪些活动?这些活动谁说了算?调查是开展“你好,寒假”活动的前提。本章向我们列举了一个个学校寒假活动项目的前期问卷调查,从这些调查中,可以看出每一位教师设计的调查问卷都是基于班级,基于学生的,除了学生问卷,还有家长问卷。从学生、家长的真实想法出发,读懂学生、读懂家长,设计丰富的寒假生活。调查的方式有线上调查和线下调查两种,线上调查我们可以借助“问卷星”等手机APP,非常方便。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陈才英老师和程露老师的调查问卷,她们从学生问卷和家长问卷中读出了不同的需求,作了详细的分析,有理有据,我想这一些就是开展寒假项目的基础。正如程露老师所言:孩子的需求才是真正需要考虑的,其他一切都应该回归到最真实的地方---教育的最初。而只有通过真实的调查才能更好更真实地了解学生的需求。
二、玩是出发点,教育是目标
“你好,寒假!”活动包括调查研究、形成方案、寒假实践、成果呈现、重建提升等环节。在“你好,寒假!”活动中,学生和家长成为策划的主体,对学期初生活进行整体策划,而教师作为专业人员,承担着发起、组织、协调、评价的责任,在事实上影响着这个过程。
最喜欢本章第69页的一句话:学生的好素养不是教出来的,而是润出来的。教育需要顺应儿童的天性和成长规律。儿童的天性是什么?他们的第一天性就一个字:玩。这一点,我深有感触,无论是自己正读幼儿园的孩子,还是我们班已经三年级的学生,他们真的是超级爱玩。李家成教授指出:玩是一种很高贵、很有价值的活动;玩是孩子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的一种方式。那么,如何玩?玩些什么?跟谁玩?玩得怎么样?这些是值得我反复思考、研究的问题。
12月26日下午第三节班队课,我们开展了“2019你好,寒假”讨论会,会上,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交流,畅谈对寒假的期待,我发现“寒假可以玩”是学生最期待寒假的理由之一,学生对“寒假里最希望做的事情是什么”这一问题,出现频率最高的就是和同伴一起玩,这里的同伴包括同伴同学、不同班的朋友、家里的弟弟妹妹、隔壁邻居等,而玩的内容更是丰富多彩:一起踢足球、打篮球、画画、下棋、折纸、爬山等等。第一次讨论会启示我:以学生期待的“玩”为出发点,整合教育资源,引领学生在玩中成长,过一个有意义又快乐的寒假。突然想起班上不止一位学生与我的对话:
“叶老师,我想把表扬信通通留着,放在寒假里使用。”
“为什么?”我不解地问。
“因为我想减免寒假的作业,这样就不用做作业了。”
“万一,寒假里没有书面作业呢?”我故作调皮。
(我们班每周的岗位之星、每周阅读之星都可以获得一张表扬信,表扬信集齐5张便可以减免周末语文作业。)
寒假里,老师需要布置什么样的书面作业呢?回忆一下,从教以来,我每次寒暑假肯定都会布置一点作业的,比如日记几篇、摘抄几页、练字几页等。为什么要布置作业?我的出发点就是学生放假了不能太空。如今加入“寒暑假”研究团队以来,我不得不反问自己:这样的假期作业到底有多大的意义呢?不可否认,每次收齐作业后,我都没有认真批改过的,一来开学初工作繁忙,二来感觉也没有批改的必要。我通常都会大致翻一下,有时候索性随手扔在柜子里,最后当做废品卖掉。如今想来,这样的应付态度真的是不负责任。今天仔细看了学生的第一次讨论会后,我进行了各个题目的汇总,我想接下来可以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再来设计问卷,有针对性的提问,然后选出最受学生欢迎和喜爱的假期作业与寒假活动。很多同学都提到与同学一起玩,一起组织活动,我想是不是可以以班级兴趣小组为单位,利用寒假的时间好好享受与同伴一起玩的时光,在玩的过程中培养特长。前段时间阅读的由美国朱迪斯•哈里斯编著的《教养的迷思》对我启发极大,作者的观点是“同伴影响对人一生的影响极大,某一程度上已经超过了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朱迪斯•哈里斯指出:一旦断奶,孩子就不仅属于他们的父母,还属于这个群体。他们的未来不取决于父母有多么爱他们,而取决于他们与集体中其他成员能否和谐相处,因为他们要与同辈人在一起生活一辈子。这启示我们:班集体对学生生命成长非常重要,班级文化对班级群体的影响极大。创建什么样的班集体,建设怎样的班级文化,很大程度上又由班主任决定。因此,班主任真是一个任重道远的职业。每年的暑假、寒假,学生离开学校,但是交往可以继续、发展可以继续,这也是“你好,寒假!”“你好,暑假!”尤其吸引人的地方。
正如第三章所言: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实现更好的成长,因此,假期活动设计的出发点是朝向学生的成长需要。此时,教育者的专业性表现在协助成长而不是胁迫成长,顺应天性与规律。那么,我们学生能否以“玩”为出发点,设计自己感兴趣又有意义的寒假活动。在玩中成长与发展。
三、长程是追求,多维度是策略
活动主题的酝酿阶段不是空洞、不切实际的,而是应该基于学生,基于成长,与学生的成长相结合,与教育目的相结合。文中向我们介绍了寒假活动方案常见的设计模式:与学校办学特色、班级常规工作有机结合,以家庭活动为主,长程系列性三种模式。当然,同一主题横向扩展,可形成多维度假期教育活动的系列建构。“多维度”与“主题”这一点,我至今都很薄弱,感觉力不从心,总是不能找到很好的切入点,开展同一主题的相关活动。其实,当我不解的时候,不知道如何做的时候,可以找学生商量,把我的想法说出来,大家出谋划策,这样岂不是更好?看来我的教师立场还是太明显,而学生立场体现得太不够。
总之,一边阅读一边思考,一边实践一边反思,期待创造更美、更幸福的假期生活,带领学生、家长和自己一起遇见更好的自己。
摘录感触深刻的词句如下:
1.调查研究需要人们亲自深入现场进行考察,以探求事物的真相、性质和发展规律。它是人们认识社会、改造社会的一种科学方法。调查需要通过各种途径,运用各种方式方法,有计划、有目的的了解事物真实情况。研究则是要对调查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维加工,以获得对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二者既有明显区别,又有紧密联系,调查是研究的前提和基础,研究是调查的发展和深化。
2.在设计问卷之前,教师、学生、家长要密切合作,通过讨论、商榷、互动,修改并形成共同认可的问卷内容与问卷方式。
3.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除教育可以对人的身心发展产生影响以外,人类其他社会活动也具有对人身心发展的影响作用,因为人参与任何活动都会对人的身心发展产生影响,这种影响称为“教育影响”,它同样是一种客观存在。
4.寒假生活策划让众多参与者的教育发展自觉逐渐唤醒,如学生存在感、班主任领导力、家长教育觉醒、社会教育力等,并最终都实现了真正的发展。
5.教育的终极价值是为了使人幸福。生活是教育的起点和目的,学生的成长离不开校园生活、社会生活、家庭生活,而假期生活正是学校教育向家庭、社区、社会延伸和发展的新样态。
6.教育活动一定是从学生出发,学生的需求和原有的基础状态是整个教育活动的起点;同理,其过程和终点也必然要落在学生身上。
7.评价是寒假生活资源的再现,是对活动的提升、深化和拓展。
8.寒假生活从策划上打破了家庭,学校社会之间的藩篱,打通了三者之间的资源通道,对家庭、学校、社会多方面资源进行充分挖掘,开发一切能够与寒假生活联系起来的资源,充分挖掘其教育教学价值,让丰富的社会资源转化为学生的教育资源,让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大课堂,极大地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生活空间。
9.寒假生活的策划绝不仅仅是为了布置一项项不一样的作业,而是基于学生对寒假生活与学期初生活的理解,重建学生、家长、教师的交往关系,重建另一种形态与方式的生活与教育。因此,“你好,寒假!”活动方案的策划是按照学生假期生活的规律,遵循教育原则和学生成长的需求,结合策划理论,对教育资源和机遇进行整合,创造性的设计活动,展现活动魅力的行为;通过项目式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组织策划、沟通合作、整理分类、交流分享等能力,达到研究性学习的目的。
10.学生的好素养不是教出来的,而是润出来的。教育需要顺应儿童的天性和成长规律,儿童的天性是什么?他们的第一天性就是一个字:玩。
玩是一种很高贵,很有价值的活动。
11.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实现更好的成长,因此上期活动设计的出发点是朝向学生的成长需要。此时,教育者的专业性表现在协助成长而不是胁迫成长,顺应天性与规律。
12.比如寒假活动不是让学生变得听话乖巧遵守规则,而是在培养学生规则意识的同时引导学生超越规则,创造更多更好的活动机遇与规则;不只是在活动中以赏识的眼光发现学生的优点,更是帮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自己价值的同时引领学生创造更优秀的自己,培养学生集体意识的同时使其学会策划、合作、沟通等,不断推动自己的发展。
13.玩是孩子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的一种方式,能让孩子拥有兴趣,收获知识,受到启发,调整心态,从而更好的投入学习中,学而不厌,学有所成。
14.用玩的方式吸引学生参与到假期活动中,让闲适出智慧,顺应生命成长的规律。
15.任何寒假生活的设计,都只能是学生自己的,上级的布置、学校的安排,都只有建立在具体的班级、班主任、学生、本班家长的基础上,才可能真正形成学生发展的健康形态。
16.活动中学生是主体,他们动口动眼,动手动脑动心,通过外在的动机,内在的情感和思想的变化,获得独特的体验和深刻的教育。
17.学科教学要努力把学生培养成知识丰富、思维深刻、人性善良、品格正直、心灵自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