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距5000小时那篇文章,刚好是一年零一个月。
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的积累与提升,持续学习,并带动一些同学共同精进。
于我而言,7000小时是一种花费时间的方式与选择,持续做即会有所得,那我到底收获了什么?讲给你听。
1.自我教育的能力
在教育的前面,加上“自我”两个字,就相当于英语中的learn by myself, 意味着主动,而且是以自己为主,靠自己。
1). 主动学习。如果你去留心观察身边或者你所认识的优秀同学,他们身上虽各有特点,但免不了“主动”这一积极行为因素,有强烈的学习意愿。
不是碰壁了,才去学习;
不是失业了,才去学习;
不是落后了,才去学习。
你会发现,不管在什么样状态,他们总会保持学习,尤其这种主动性学习。如果是因为不得已,遇到困难了,就像是“亡羊补牢”,虽然很有用,但在时机上晚了很多。
2). 主动反思。反思不是自我伤害,也不是自我为难,而是一种可以更好的自我要求。加上主动二字,说明这个要求不是来自于他方,而是自己。没有外在力量的勉强,纯粹是自发的。
没有老板的再三要求,你本身就可以做得更好;
没有合作方的再三叮嘱,你本身就可以做得惊喜;
没有他人的再三反馈,你本身就可以矫正。
一个自我反思的人,他的反思行为从不依赖于别的人或事,而是自己主动去修正,改善,精益求精,他所做的事,不由得让人点赞。
自我反思是一个人最好的反馈系统,思考不足和可取之处,看看下次还有没有达成目标的更优路径。
不仅做对,还要做好。对自己已有的思想始终保持质疑的状态,保持超越既定状态的姿态和努力。
3). 主动行动。行动是实现目标的重要因素,而主动行动,则是不给他人催促的机会,也不会事到临头匆忙慌乱,完全自我驱动。
把事交给他,靠谱;
跟他合作,省心;
与他协作,有激情。
自我教育能力,用数学公式来表达就是:主动×(学习+反省+行动)=自我教育
如果这些个人行为之前没有“主动”二字,你就会像是个提线木偶,老被人赶着走,牵着跑。
有了主动,就会有更多的自我控制,对自己的生命进度更有把控感。
自我教育能力就像小孩不再需要家长监督,不尿裤子,自己还学会了穿衣吃饭,甚至是做饭。
02.懂得切换频道
1).做人切换。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朋友,还有同事,大家不尽是跟你同一类型的人。
有的人喜欢游玩,有的人喜欢尝遍美食,有的人喜欢阅读,有的人喜欢运动。总之,喜好与时间花费方式千差万别。
如果你是一个喜欢学习与阅读的人,会不会嫌朋友不上进?觉得Ta认知跟不上你的节奏?
我想生活中这样的很多,因为经常听到身边人抱怨自己的朋友圈子,如果你没法改变对方,并且想继续跟对方保持关系,那我建议自己做个切换。
在你想游玩的时候,就找喜欢游玩的朋友;在你想尝美食的时候,就找你的吃货朋友;在你想运动的时候,就去找你喜欢运动的朋友;在你想学习与阅读的时候,就去身边爱学习的朋友。
这样,你会发现,你每当花时间做某事的时候,身边不乏同频的朋友。
我们的烦恼往往就来自于没有找对人,悲哀在于找别人的不是。
2). 做事切换。“秀才遇上兵,有理说不清”是因为秀才遵循自己的逻辑,而士兵用自己固有的行为方式与对方说话,尽管都是“普通话”,但都各说各的,不知所云。
这里就需要切换,双方先暂时放下各自原有的思维逻辑,而是站在对方的视角去思考,我想沟通起来,很快就能达成各自要的目标及效果。
我们会遇到很多不同专业、不同职业、不同行业、不同年龄、不同信仰与国籍的人,假若一直按如往常自己的思维与他人相处,沟通与交流成本不堪重负,于事无补。
每一个不同的人,就是一种思维模型,如果你掌握的思维模型越多,你就更快且有效的与对方建立关系,并达成目标。
谁拥有多元思维模型,谁就更有优势,你的思维系统bug也会相对少很多,思虑更周全。
3). 视角切换。视角有高有低,有长有短,有微观有宏观,有主观有客观。
我们每个人都像是一个摄影师,问题是怎样拍一张好照片?怎样持续的拍好照片?
我想,好的摄影师肯定会根据不同的场景需要,会不断调整镜头,才会拍出一张令人赞叹的美照,而不是拿起相机直接咔嚓。
同样的道理,我们在遇到问题时,也要切换视角,而不是一直按原有的看法与认知去分析。
因为没有一成不变的道理,要想看到本质与真相,就要学会切换视角。
懂得切换频道就像是一个人从认死理到拥有了灵活变通的智慧。
03.实践的取舍
1). 知道。 “知道”是一个做加法的过程,就像是在一个瓶子里,加一点水,放几个石子,想着怎么装满它,不愿错过每一个宝贝,都想笼络起来。
这个过程就是信息与知识的获取与积累。
不自我设限,扩大信息面,这样才能避免“信息茧房”。
2). 得到。“得到”是一个做减法的过程,我们都知道,在我们通过各种五谷杂粮、蔬菜水果补充营养时,并不会吸收了全部,而是只摄取全部的一部分。
而那一小部分才是对你的身体有价值的东西。
但是如果没有前面“全部”的喂养,何来“有价值的部分”。
在学习上,加法和减法是相互关联的,而不是独立无关。
况且,每个人的情况不同,吸收的点与比例也不同,不能只听别人说做减法而做减法,要根据自己的自身情况来。
路要自己走,别光听他人的指指点点。
3). 做到。从“知道”里“得到”,从“得到”里“做到”,抽丝剥茧,拿来将它践行。
真正做到的东西,才是最有价值的。但是不能忽略前面“知道”和“得到”部分。
到最后,学习不是只为知道,还要做到;学习不是只是灌输,还得点燃。
“知道”是信息与知识的源头,“得到”是找自己所需要的部分,“做到”就是让它为你所用,释放它对你的价值。
没有做到又何谈学习呢?没有做到,压根就配不上你的学习。就像上面的内容,知道很容易,十年如一日的践行才是真正的考验。
知道-得到-做到,才能把知识洗尽铅华,串成你要的珍珠项链。
以上是自己积累与实践的思悟所得,但又远不止这些,只能在有限的文章里表达有限的内容。
当然,你也会说,这些7000小时有啥关系,没有这个积累你也明白。但得到APP是我“知道”和“得到”的重要源头之一,不管是5000还是7000小时,都只是在时间上的刻度与积累,并不能完全说明什么,只是没让岁月废掉我的成长。
朋友张辉说:“没时间是找借口,找时间是托词”。
我也深表赞同。那么,你在得到学了多少小时呢?有什么样的收获呢?欢迎在写在评论区,期待与你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