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长假,七天,一晃过去。明天,孩子上学,一切恢复正常。
不知为何,每次放假,更忙叨。需要更关注孩子:监督作业,三餐吃啥,去哪玩,陪伴等,即使有三头六臂,也照忙不误。
比如,今晚,饭后,拿起手机,翻看两个孩子的班级群,一顿操作下来,花了近40分钟,各种填报,截图……
不得不说,现在的孩子、大人和老师都不容易,社会的发展需要,对彼此的要求越来越高了。
我相信,如果换成爹妈那一辈,他们一定认为,现在上学太麻烦了。
这种心理我们也有,偶尔也吐槽几句,释放一下压力,更多则是去适应。
假期做了哪些事
跑步3次
不希望孩子假期睡懒觉,因为一旦睡一次懒觉,次次想睡,这是我小时候睡懒觉的经验。
所以,跟孩子们约定,七天长假,带他们晨跑3次。姐姐每次嚷嚷不要跑,最后还是照做了,过程中表现比之前好。弟弟没有嚷嚷,过程中却耍赖,有时哄着,有时需要拽着他跑。
计划在最后一天假期完成,不管过程表现怎么样,他们都完胜我小时候,自己像他们这么大时,压根没真正跑步过,而他们跑过5公里、3公里、2公里。
看了1部电影
想带姐姐去看电影,衡量再三,没去影院看,而是开通家里电视的电影VIP会员,这样省时省力,还能一家人一起看。平时大家没时间看,所以只买了一个月的会员,花费23元,比去影院划算多了。
看了梦寐已久想看的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以前听过很多人推荐这部片子,豆瓣评分非常高,还看过多篇影评文章,对于它的剧情早已知晓。不过,还是很想亲自看一遍,感受经典影片的魅力。
以前看电影,大部分是看热闹,看完了也就完了。现在则学会用心去看,思考故事背后真正表达的东西。
《肖申克的救赎》讲的是一个年轻的银行家迪克如何成功越狱的故事。
肖申克是一座监狱的名称,之前我一直以为肖申克是一个人名。
迪克发现妻子出轨,后来,妻子和她的情人约会时被杀,迪克被冤枉成凶手,判处终身监禁。
一系列的人生打击,让迪克的命运跌入谷底,狱中生活更是难以想象的难熬。
当别的狱友越来越习惯这种高墙之内的生活,变得麻木不仁时,迪克却一直在寻求如何改变自己的处境。当他得知一名管事的狱警得到了一笔不怎么光明正大的钱财,要上税而烦恼时,迪克主动告诉管事的狱警,自己可以帮他合理避税。
迪克提出的条件是为几个狱友每人赢得三瓶啤酒。
这件事情办成后,迪克的能力得到展现,获得了狱警狱友的一致认可,在狱中的处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他摆脱了几个狱友的欺负,调到了图书馆,干轻快的差事。赢得了监狱大领导的青睐,为自己的越狱计划创造了便利条件。他一边坚持学习,一挖隧道。历经19年,迪克用一把小钢锤凿通了一条隧道,最后成功出逃。
即使身处绝境,迪克始终没有自暴自弃,保持着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希望,并且为重新获得自由时刻准备着,最终成功逃脱,过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
电影中的背景年代离现在有七八十年了,但教育意义放到现在依然适用,不知道用“教育意义”四个字合不合适。
影片中的一段话堪称经典,也是电影想传达的理念:
任何一个你不喜欢又离不开的地方,任何一种你不喜欢又摆脱不了的生活,就是“监狱”。如果你感到痛苦和不自由,希望你心里永远有一团不会熄灭的火焰,不要麻木,不要被同化。
影片中的迪克正是拥有这样的信念,才让自己的人生翻盘。
郊外游玩1次
放假的第二天和第三天连续下雨,出游计划搁浅。第四天天空放晴,我们娘仨坐朋友的车去郊外游玩。
我们去了一座农家大院,院子是我认识的三舅和三舅妈租来的。
院外是果园和菜地,院内有池塘,各种家畜,鸡鸭鹅猫狗羊。可乐坏了,三个小孩,有他们最喜欢的小动物们。而小动物们呢,仿佛知道是主人领回去的客人,都很温顺,一点也不凶。
孩子们一直在屋子外玩耍,摘苹果,喂小羊,撸猫撸狗,还跑到窝里捡了一个大鹅蛋,不亦乐乎,也不知道冷。我们到那已经是下午三点,太阳光线很弱,刮起了北风。
难得有这样的时光,接触大自然的感觉真好啊!
大人们则进屋坐在东北的大炕上聊天,同去的小雨晨奶奶帮三舅妈修剪屋里的盆栽。
五点多,吃晚饭,三舅帮我们做了可口的饭菜,我破天荒喝了一瓶多啤酒。
吃完饭,七点多,我们往回返,孩子们没玩够,三舅妈招呼下次再来。临走时,给我们拿了苹果,山核桃,鸡鸭鹅蛋,豆角,茄子,还特地装上了孩子们捡的那个大鹅蛋。
做了哪些思考
一晃几天过去了,说写一篇文章的计划,成泡影了。好像总是是计划,失败,然后再计划,再失败。家庭主妇想当自由撰稿人是不是太天荒夜谈了。
不过,也想白了。我不能因为理想搞丢了生活,不可能店里不管,孩子不管,不可能不顾身体健康,一心去读书写文,所以释然吧。
只要不是主动偷懒,读书写文就按自己能掌控的节奏吧,一周写一篇也行。
今天是周日,下雨,上午我没有去店里帮忙,补上假期的这篇文,拖拉了三个晚上都是写着写着就睡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