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德行》
【原文】
周子居常云:“吾时月不见黄叔度,则鄙吝之心已复生矣!”
【戏文】
先说老周。
周乘,自子居,东汉末年汝南安城人,也就是今天的河南正阳东北。
此人与上回说到的陈蕃,以及本篇中的黄叔度都是好友,也都是载入史册的名臣兼君子。
周乘做过泰山太守,后迁为交州刺史,励精图治,官声甚好,他的修身秘笈就是经常自省,从好友身上看到自身的缺点。
再说黄叔度。
黄宪,字叔度,周乘的老乡。家境贫寒,但是德行很好,好到什么程度呢?
据说小黄十四岁那年,在一家客栈里遇到了颍川名士荀淑,二人交谈一整日后,荀淑彻底服了,说小黄你就是我的老师呀,并且从此管小黄叫颜子。
这里插播一句,颜子也就是颜回,孔老夫子门徒中堪称小圣人的一位,荀淑这么一比也就顺理成章当上了孔圣人的徒孙,划算,估计他的孙子荀彧也不会拒绝。
如此看来,黄宪确实要比周乘更多些传奇色彩,名声更隆,难怪老周常说
:“几个月见不到黄兄,我就会生出些庸俗粗鄙的坏念头。”
这话说得不错,所谓良师益友本该如此,照之能见错漏,效之能补遗缺,随之能除稗疾,简直比瑞士军刀都好用。可问题在于,有这么好的一位朋友,你自己知道就行了,为什么还要“常”把他挂在嘴边好像打广告一样呢?难道说这个行为本身另有深意?
顺着这条思路想下去,忽然觉得周乘这个历史人物鲜活可爱起来了。
此话怎讲?
现在回过头来再看一遍周乘的话,那哪里是在剖析自己赞美黄宪,分明是说:“身在庙堂的我,与隐居乡间的大V,关系好得可不一般呦。像黄宪那种隐士轻易不搭理人的,却时常与我见面切磋。可知我周某人不仅身有事功,更是文化圈里的宠儿,你们这些凡人就羡慕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