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中国新闻史上第一位女编辑、袁世凯总统府机要秘书、人称近三百年来唯一一位女词人、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位女校长、民国时期第一女富商。
她的履历如此优秀,有才华又有美貌,可是她却是民国第一“剩女”。她,终身未嫁,上天注定她无法遇到那个足以匹配得上她的灵魂,她就索性一个人活得精彩。
她,就是吕碧城。出自书香门第,父亲是晚清进士,家中有众多藏书,吕碧城自幼饱读诗书。母亲也是名门闺秀,诗词、绘画皆精通,吕碧城也随母亲学了一手好丹青。
吕碧城十三岁那一年,父亲突然离世。因为家中没有儿子,贪婪的族人以无后为名,企图霸占财产。他们丝毫不念及骨肉亲情,甚至串通匪徒绑架了吕碧城的母亲。
在这危难关头,吕碧城不仅没有乱了阵脚,反而变现得异常冷静。她立刻写信给父亲生前的好友与学生,四处奔走,将事情闹大,给族人制造了巨大的舆论压力,母亲终于得以营救。
族人再也不敢小觑这个表面看似柔弱的少女。然而,正因为她的勇敢,吓退了未来的婆家。
父亲在世时,曾为她订下一门婚事,在她救回母亲后,未来的婆家就上门退婚。理由竟然是觉得吕碧城小小年纪就能“呼风唤雨”,以后嫁到婆家更加不会安分守己。危难关头挺身救母,竟然成为被退婚的理由!多么可笑,多么讽刺啊!婆家需要的是一个贤良淑德,牢记三从四德的女子,这样才好让婆家拿捏和掌控!
这样的婆家,不要也罢!在当时,女子被退婚,是奇耻大辱。吕碧城即便心理强大,想想自己是个被退回来的人,心里也不舒坦。
母亲被绑架,自己被退婚,小小年纪的吕碧城就遭受到了如此不凡的经历。但也因为这些经历,她的人生观、爱情观、婚姻观都为之改变。她明白,人性薄凉,哪怕日子再艰难,她也不能把自己轻易托付给一个男人。
母亲带着四个女儿投奔吕碧城的舅舅严凤笙。寄人篱下的日子,更让吕碧城明白除了自己,谁都靠不住。二十岁那一年,她想去天津读书,舅舅不愿支持,还痛骂她不守本分,她决定自立自强。当天夜里,她便逃了出来,直奔天津。
吕碧城写了一封求助信给《大公报》,《大公报》总经理英敛之就这样见识到了吕碧城的文采。于是他连夜拜访吕碧城,得知她的身世及出逃天津的原因,更是对她心生敬佩。就这样,吕碧城成了《大公报》的见习编辑。凭借着一首首出色的诗,吕碧城很快从见习编辑成为主笔。
当袁世凯提出要创办女子学校,严复极力推荐吕碧城为校长,并斩钉截铁说:“没有人比她更合适。”就这样,二十三岁的吕碧城,成为中国教育史上的第一位女校长。她管理的北洋女子师范学堂,走出过许多影响中国历史的女性,其中包括周恩来的夫人邓颖超,以及鲁迅的夫人许广平等。
从出逃少女,到女校校长,吕碧城只用了三年。这是她凭借自己的才华学识得来,而非依靠男人。她有才华有美貌,钦慕她的男人肯定是有的。其中包括袁世凯之子袁克文、李鸿章之侄李经义都追求她,但她始终不为所动。
1912年,袁世凯在京登上民国总统宝座,吕碧城凭借与袁世凯的旧交,出任总统府机要秘书,后又担任参政一职。后因不满袁世凯政府的独裁专制,以及袁世凯的复辟野心,吕碧城毅然辞职,决定下海经商。凭借过人的胆识,以及优雅的谈吐、出色的社交能力,吕碧城只用了短短三年时间,就积累了不少的财富。
为了见识更为广阔的世界,吕碧城觉定出国留学,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攻读文学与美术。学成归来后在国内短暂停留,之后便开始游历欧美。她将自己的半生经历凝聚于《欧美漫游录》(又名《鸿雪因缘》),先后在北京《顺天时报》和上海《半月》杂志上连载,引起了极其热烈的反响。
1943年,吕碧城病逝。她临终将自己的二十万元捐赠给香港东莲觉苑,并且在遗嘱中写明,不留尸骨,火化后将骨灰和面为丸,投在南海。
当人们还在惋惜她一生没能赢得一段婚姻时,吕碧城却早已赢了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