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孩子不需要我们带领他们觉醒,因为他们本身就是觉醒的。重要的是成人自己内心的觉醒,我们越觉醒,离孩子的心便越近,也越能给孩子温柔而有力量的教养。觉醒的教养方式打破了传统的游戏规则:要改变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自身。”
正文:
沙法丽·萨巴瑞(Shefali Tsabary)出生于印度,在纽约哥伦比亚大学获得临床心理学博士学位。她专注于西方心理学和东方哲学的融合,为她的读者与客户展现了两个世界的思想精华。她是家庭动力和个人发展方面的专家,在纽约经营一家私人诊所。
书中一个比较新颖的观点是:“你可以把孩子当作一面镜子,像照妖镜一样照出你内心当中各种各样的恐惧和不成熟的地方。你要知道,孩子本来是觉醒的,你不要试图去改变孩子,你只需要让这个觉醒的孩子保持他的天性。他会爱自己,他会对自己好,他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心,他做事没有那么多功利的态度,这是三岁以前的孩子本来的样子。但是随着我们的教养,慢慢地把他变成了跟我们差不多的人——有烦恼、发脾气、喜欢摔门、喜欢跟他人对抗。”
在生活中,我们总是习惯于主动作为,我们会认为如果不去努力地做一些事便是人生中最大的错误。我们会认为“做得越多,将来的收获越大。正是因为这个思想,所以我们总是在孩子从小到大的人生中不断地做加法。但很多伟人传记中,那一段无所事事,甚至彷徨迷茫,这些阶段对一个人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但许多家长不能够接受这些,觉得那是浪费时间,于是不断地主动作为。这种主动作为的行为会破坏孩子的天性,进而使得孩子从一个觉醒状态,转变为一个对抗的、焦虑的状态。
孩子终其一生最需要三件事:第一个叫作“我被看见”,第二个叫作“我有价值”,第三个叫作“我很重要”。我们每个人都曾经是孩子,所以自始至终需要的就是这三件事。我们需要的并不是钱,并不是荣誉,我们需要的是被看见、有价值、被尊重。但是家长不给孩子这些,取而代之的是批评,“你没价值”“你不行”“你管不了自己,必须让我来管你”。
第一个错误观念:“成功的孩子总是在前面”。在当代,越来越多的低龄化孩子被送去培训班学习。这是因为家长头脑当中有一个错误的想法:“一个人只要在童年的时候排在你前边,那么这个人大概一辈子都排在你前面。”但是其中当我们去追溯当年班级里排名靠前的同学,其实他们的成就并不是最好的。作者把孩子的能力比喻成五根手指。外在成就(学习成绩和体育成就),充其量是小拇指。其他四根手指分别代表着不同的关系。首先是与自己的关系,一个人能不能跟自己和谐相处(这是大拇指);然后是与家人的关系(这是食指);再是与社区的关系(这是中指);然后是与各种目标的关系(这是无名指);最后才是外在的具体表现(这是小拇指)。这五根手指是一个人受教育的最重要的目标。但是现在家长们把它们反过来了,把“小拇指”(外在成就)看作唯一,整天带孩子参加各种竞赛,参加各种比拼,考证,觉得童年只要领先,这一辈子似乎都能够领先。
第二个错误观念“有爱就是好家长”。作者指出我们爱是一个好东西,但是在爱背后容易跟着的一个东西是恐惧。也就是说,我们的许多爱其实是爱自己,只是伪装起来成了爱别人。例如,很多家长不是为了让孩子能够过上一个美好的童年,他是为了让孩子的童年成为自己的一份装饰品,以此表现出“我是一个不错的妈妈(爸爸)”、“我的孩子很长脸”。爱的定义是一种能够全面地看见、接受且尊重他人本来面貌的能力。这意味着我们不要求对方同样爱我们,也不为他们对我们的爱设置条件。这种爱的定义,挑战我们去尊重自己,使我们感到自我满足,满足到无须他人来帮忙实现这种满足。如果我们发自内心地爱你的孩子,不要求回报,你只是因为爱了他就已经满足了,这才是真正的爱,而不是让孩子必须用一些事情来跟自己交换。
第三个错误观念“家长要控制一切”。家长喜欢控制一切,因为很多家长从小到大没有控制过东西,所以当他有了孩子以后,他觉得自己终于是老大了,现在可以控制一些东西了。但家长真正能够掌控的只有一个东西,就是自己的情绪和反应。当孩子出现了一些问题、状况,事情发生了,此时的情绪和反应才是自己可以掌控的东西。但是我们往往不掌控自己的情绪和反应,我们放纵自己的情绪跟反应,而希望掌控那个掌控不了的东西,这就是痛苦的来源。如果一个父母能够发自内心地接纳孩子的现状,而不是试图控制一切,让一切都按照自己的想象去发生,这个父母就叫觉醒的父母。
《家庭的觉醒》最大的启发在于,如果生活在一个觉醒的家庭中,父母自在,孩子也自在。父母不会有一个强大的自我(我的尊严呢、我的面子呢、我说话算不算数呢),整个家庭处于一个和谐的状态中。家庭里不再是控制,而是爱、理解和倾听。父母为孩子所能够做的事,是创造条件并且接纳他的现状和未来,这就是一个觉醒的家庭所应该有的样子。
结语:当我们把焦点从孩子身上转移到父母内心的觉醒上时,就有机会使整个家庭从深层和根本上得到觉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