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产品设计的合理性?
互联网时代,万众创新,全民创业,带火了VC,喊出了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现在不说自己是互联网从业者,都感觉很落伍……
在盘点下共享经济的互联网宠儿,私家车合法化运营成了滴滴快车专车,这很OK,这个场景一直都有,只不过过去叫黑车,现在叫网约车,本质不是从0到1,也不是从1到N,是给了个名分。
那么共享自行车呢?一直觉得是捡了个政府基础建设里的公益事业在干,场景也一直都有,市民刷身份证租用自行车,大城市一直都有,只是半公益不挣钱的民生项目,不是那么招人待见,风风火火,所以大部分城市的体验一直做的也是奇烂,小黄小橙进来后大幅提升了用车效率和用户体验,又符合环保健康的社会认知,但是从整体社会资源上,过度投放造成的确实效率下降,所以租自行车这个业务啊,还是要靠管控,需要政府的一定干预,要么商业扩大战略版图的本能就是一直投放一直投放。
在谈谈共享充电宝,这个市场是什么呢?你说是手机用户,那这个可是很大的基数了,但是明显有问题?真的市场是什么?可能的用户,中低端消费能力&中青年人群&公共场景&节假日或夜间,仔细一想目标用户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时间,就发现市场基础非常薄弱。另一方面,想想没有共享充电宝时候,我们怎么做?向朋友借下线,随身带个充电宝,店家借下充电线……是不是发现共享充电宝宝的替代者特别多,而你说吃饭看电影还好,如果是逛个街,我可是移动的,还得返回远地点还或者特地寻找还宝地点,是不是感觉很麻烦?
不知道你们城市有没共享雨伞,我这边的共享雨伞项目,简直是给全民发伞的公益福利。每个公交站点、大型办公群附近,都有那么一箱子彩虹般的共享雨伞。理论上,扫描二维码开伞,实际上一推即开,无需扫码,方便带走……
前段时间,看到共享吸猫的项目,感觉还挺靠谱的,空虚高压力的男男女女们,相约吸吸猫,喝喝茶,宠物社交还是蛮符合人性的,用户也喜欢晒晒猫猫狗狗的,又有购买能力,约个线下喝喝茶,还能交友约票,是不是很完美,嘿嘿嘿。
说了这么多,还是总结下,什么样的产品社交才是合乎情理的,分享一个产品评估的框架给到各位:
第一层次:
①看真市场规模,这个体量是有多大,这是能否盈利的基础
②看需求的存在,身边是否有真需求,比如共享充电宝这个需求肯定有,但是他市场规模不够大,所以否了商业可行性
③看用户到存在不存在,很多高端定制会陷入这个问题,比如某二次元的小小领域,确实存在一个大佬养活一家店的情况,但是那不是商业模式,那是一单生意
第二个层次:
①看看产品需要用户提供什么信息,一些号称人脉交友的APP,注册就要关联电话列表,这就是强制共享个人社交关系,这个信息就很敏感,银行贷款还只要一个紧急联系人呢,你这一下都给我拉出去,反正我就不乐意
②看看产品具体的应用场景,以共享充电宝为例,你说吃饭看电影,这些约会场景,手机没电还俩人都没充电设备的概率,你算算,这个场景就感觉贡献度很低了
③看看用户自己的意愿,如上强制共享社交关系,我就很不乐意,再举个例子,上门厨师,小姑娘叫个上门厨师,安全么放心么?
第三层次:看看是否提升效率、降低成本或者改善了用户体验?至少得做到一样,才敢对旧有模式宣战吧?要能做到两样,那就算是解决了老大难,必然是刚需产品了。
只是研究产品设计的合理性好像不够刺激,下个主题就分析分析产品是怎么赚钱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