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问第十四⑨
子曰:“为命,裨谌草创之,世叔讨论之,行人子羽修饰之,东里子产润色之。”
为命,为是创作;命,是外交辞令。为是一个动词,创作一个外交辞令,这个辞令相当于我们现在所讲的公司制度,一个国家的法律、法令,一个家庭的家规、规则,都是在辞令的范畴之内。也就是创作一个新的辞令。那个时候要讲外交的,而且外交尤其重要。比如说郑国,它是一个小国,郑国的周围有很多其他诸侯国,并且其中有两个大国: 北方的晋国;南方的楚国。我们可以想象这样一个画面:它处在这么多国家交界的地方,要想生存下来,外交是极其重要的。所以外交辞令就相当于是每一次会盟,每一次外交该如何讲话,讲什么样的话,有什么样的规定,讲了这样一件事情。
而这件事情当中涉及到四个人:裨谌、世叔、子羽、子产。我们先讲一下,这四个人当中的核心人物,也是我们接下来要讲的——子产。子产是郑穆公之孙,他本来是出生贵族的,郑国经历了很多的兴衰,在郑武公、郑庄公,郑国是很兴盛的,后来又开始衰落,那么到子产这个时候,郑国是没落的状态。这个时候,郑国的君主就在想办法: 如何才可以让郑国变得更好,变得更强大。而这个时候,郑国的君主问裨谌,说:该如何去做呢?裨谌善谋划,懂得观天道。裨谌就对郑国的君主讲:如果要想让郑国发展得更强大,我们不能按贵贱去任职,我们要懂得任用贤才。在春秋那个时候,能打破贵族阶级的人,有这样思维的人是极其难能可贵的,所以郑国的国君就听从了裨谌的建议,第二年开始任用子产。子产在郑国执政二十二年,辅佐两任郑国的国君。
子产我们在《论语》的过程当中学过,孔夫子对于子产是很欣赏和赞扬的,“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孔夫子在谈到子产之时,说: 这个人身上有君子之道四点:“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这个人懂得“行己有恭”,他是一个修身的人,他是懂得正己的人,并且自己内在是存着恭敬之心的;“其事上也敬”,这个人做事情是很有敬意,很有敬畏的;“其养民也惠”,他是懂得利益大众,利益百姓的;“其使民也义”,他在识人、用人是非常合宜的。义者,宜也,他是非常合时宜的。所以孔夫子说子产是一个君子。
我们再继续讲子产。这句话当中就可以看到子产的识人、用人之道。
裨谌草创之。何为草创呢?拟一个草稿,最初的那个想法。我们刚才讲过裨谌善于谋划。我们看看在一个团队当中,拟草稿用什么样的人?善谋划的人,有想法的人,他才能拟一个好的方案,好的建议。所以这个时候由裨谌来草创。
世叔讨论之。讨论,就是论证、验证这个想法是否具有可行性。世叔,郑国的大夫,并且世叔是继子产之后为郑国的相。一个能为相的人,他是一个全面的、全能型的人才。要有心胸,要有识人之能,要有用人之智,故而才能为相。用世叔来讨论,来验证。为何呢?因为他是一个全能型的人,他有心胸,有格局,他要去想,要去思考,要去验证所提的这个方案是否具有可行性。
行人子羽修饰之。行人,是一个官名、官职,指的外交官。子羽,郑国的大夫,负责外交的,并且极其擅长外交。郑国可以在诸侯国之间很好地生存,就是源于他外交能力极其强大。
子羽十分了解四方诸侯国的政令,并且不光了解各个诸侯国的政令,还了解每个诸侯国的大夫。有什么样的才能,什么样的性格,是贵,是贱,什么样的家事,就是因为他对诸侯国的政令和每个执政大臣的详细了解,故而才能去做好外交的工作。
修饰,就是让它不停地去变好,不停地去修改,不停地去改动细节。什么样的人才能去改动细节呢?对这个事情是了解的,对这个事情是擅长的,才能更好地修饰,去完善。
东里子产润色之。东里,是地理,是子产所居住之地。最后再去润色,让这个词汇变得更唯美,让这个话说起来,听起来更舒服,让这个细节变得更完善。
我们从这个过程当中可以去总结规律:首先我们要总结的是子产其人,他有博大的心胸,有识人和用人之能,之智。一个心胸宽广的人,他才懂得去用人。
我们要延伸到我们生活当中来。我们看一个企业当中,通常一个做领导的人,觉得自己有能力的人,觉得自己有智慧的人,喜欢亲力亲为,都喜欢我自己去做事情,我一个人作决定。但我们看这里的子产不同,他用四个人来做一件事情。如果一个人心胸不够宽广,总是彰显自己的才能,彰显自己的智慧,这个时候很难识人和用人的。
我们要用每个人的长处。裨谌善谋划,我们就让他有一个想法出来,但是通常善谋划的人,做事情就缺乏谨慎,缺乏系统的完善性,所以这个时候有世叔来讨论和验证,接下来子羽开始去修饰,改变细节,最后子产自己来把关,润色。整个事情就做完了。
所以我们看看,在一个企业当中是不是这样的?首先我们有这个心胸,接下来我们要识人,你要知道每个人擅长什么,接下来就是用人。当我们有了宽广的心胸,懂得去识人,懂得去用人,才有可能把每个人的才能,把每个人的技能,把每个人的性格、特点发挥到最大化。
那我们再来看延伸的第二点:择其重。郑国处在诸侯国之间,那这个时候有最重要的事情莫过于外交,如果外交政策不够好,那么这个时候是很难生存的。就像我们做一个企业,或者我们在一个家庭当中都一样的,我们要知道自己当下所处的环境,自己当下所处的阶段“择其重点”,我们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择其重点以后就是重视。我们对一件事情的重视程度,就是我们行为的导向。子产非常重视外交这件事情,所以有四个有才能的人来做这一件事情。
那我们在生活当中,在经营企业的过程当中,包括我们自身成长都一样的,我们要懂得择其重点,知道自己当下的阶段,知道自己当下需要修正的方向,知道我们企业当下的重点在哪里。有了重点以后,我们要去重视这个事情,我们把全部的精力,全部的力量放在这一件事情上,才可能让这一件事情变得更好。
我们在家庭、生活当中也是一样的,比如说我们最近的家庭感情不和睦,那我们就择其重点,知道我们当下最重要的是经营好感情,其他的事情就会变轻。比如说我们最近孩子出现了一些问题,有一些叛逆,那我就要知道这个时候的重点是要放在孩子身上的,这个时候我们的行为才能更好地去处理这一件事情。我们当下家庭的重点生活比较拮据,那我在这个阶段是要努力地去赚钱,让我们的家庭生活变得更好。那这个时候你懂得择其重点,你才能去重视这件事情,你自己的行为才会有导向。
我们再来总结第三点:一件事情,如果要想把它做好,最重要的因素——上下齐心,齐心才能合力。我们可以看郑国,上到君主,接下来为相的子产,还有其他的大夫,裨谌、世叔、子羽,他上下是一心的,大家才能更好地做成一件事情。
如何才能一心呢?大家都是为公的,大家想的都是一件事情,我们来举一个例子,就可以看到那个时候郑国的上下一心。有一次齐国想要偷袭郑国,这个时候有百姓看到了,百姓没有置之不理,而是奔走相告,说齐国准备来偷袭郑国。这个消息传遍了整个郑国,郑国开始有了防范,齐国就取消了自己偷袭的计划。已经被知道了。从这样一件小事情我们就可以看到郑国的上下一心,从君主到为相之人,到大夫,再到百姓,大家心是相通的,都是为了郑国这个国家发展得更好。
我们看到这句话当中的四个人,都是为了“为命”这一件事情,他的心是用在一处的,这个时候才能产生力量。我们在一个企业当中,包括我们在一个家庭当中,和朋友相处都是一样的,如果上下的心是不齐的,力量就不会用在一处,他不会产生一个好的结果。
我们看看在一个企业当中,如果领导、员工和老板之间心意是不相通的,大家都有自己的私心,都有自己的小算盘,都有自己的小打算,而不是为了让这个企业变得更好,这个时候的力量是发挥不出来的。
我们小到一个家庭也是如此,如果家庭三口人,做父亲的,做母亲的,还有孩子,每个人想的都是自己怎么舒服,想的都是自己的喜好,自己的爱好,自己的个性,那这个家庭怎么会和睦呢?这个家庭怎么会过得幸福呢?
所以我们要懂得,要想上下一心,我们要修一颗公心,去掉自己的私心;少一点自己的想法,少一点自己的欲望,而是去思考如何让一个整体变得更好,这个时候我们才能发挥出该有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