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作中妙用《老子的心事》
《老子的心事》是著名作家雪漠今年出版的新书,是从修道层面和妙用层面对老子《道德经》的解读,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特大好消息,因为雪漠老师的证境极高,所以解读得非常圆融,并且旁征博引、深入浅出,可读性和可用性都非常强。
老子的《道德经》是世界上发行量仅次于《圣经》的文化典籍,德国每四个家庭中就有一本《道德经》,奥地利、瑞士等国家有很多人还把《道德经》送给女儿,作为结婚贺礼。《道德经》影响了很多西方作家、政治家和哲学家,而在今天的中国,很多人知道《道德经》,但是真正读懂并且去实践其中智慧的人却寥寥无几。古往今来,解读《道德经》的人也很多,但是多数是从哲学角度来解读的,而《道德经》是讲如何修道的,因为很多解读的人境界达不到老子的高度,所以无法理解老子所描绘的境界,自然解读得也就不一定到位。我是看了雪漠老师的《老子的心事—雪煮<道德经>》才知道了原来我们的祖先这么伟大,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我常常想,如果我早一点看懂《道德经》,可能我的人生会少走很多弯路,也会少了很多烦恼和痛苦。喜欢修道的人如果持之以恒照着做下去,至少可以实现健康长寿;如果足够精进再有高人指点,就能修成神仙;如果能放下执着,还可以实现终极超越。如果对这些不感兴趣,那就从妙用的层面来学习,信受奉行坚持下去,至少可以圆融处事,快乐生活。所以建议大家都买一本看看,保证会受益无穷的。不然我们老祖宗传下来的宝贝都被外国人学去了,反而自己人却视而不见,太可惜了。
今天我在这里和大家分享的主要是在工作中如何应用老子《道德经》中的智慧。
说到工作,其实还是做人的问题,做人做好了,工作肯定也能做好。下面我就从《道德经》里摘一些对我们有指导意义的语句来和大家一起分享。
一、《道德经》第四章中有“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这样几句话,字面理解就是,把挫掉锐气,排解纷扰,融入环境。“和其光,同其尘”是“和光同尘”的前身,遇到光明就融入光明,遇到灰尘就融入灰尘,不标新立异,不争强好胜、不出风头。要和同事和谐共处就要尽量做好这几点。
绝大多数人都认为自己很好,这是常人之本性,如果你在一个团体中个性太强,或者是表现太突出,就好比是小树林中长出一颗大树,这颗大树就要多承担很多风雨,或者被人砍掉做成其他物件,或者因为它的不协调而被砍成和其他小树一样的高度。不管怎样,对于这颗突出的大树来说都是不好的。在我们单位,就有这样的同事,凡事总是以个人意志为主,不懂得收敛自己的个性,遇到不如自己所愿的事,就和别人吵架,从不肯让步,也不肯从自身找原因,总认为别人不对,结果她自己很痛苦,别人也不喜欢她,平时没有人愿意和她说话,她有事别人也不愿意帮她。大家想,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企业搞末位淘汰,由民主打分的话,会是什么结果?
还有的人,总是愿意显示自己如何能干,这也是不好的。这一点很多人都不注意,包括我自己,以前,仗着自己有点悟性,爱钻研、又能吃苦,所以办公室的很多事我都能干,我这人又热心肠,所以谁有什么难题,我都主动去帮忙解决,当然我并没有刻意去显示自己,只是觉得自己有能力帮人很开心。结果,问题来了,办公室那时候打印机有换色带的,有硒鼓的,有喷墨的,有问题时我总是第一时间冲上去研究琢磨,久而久之,这些事就变成成我分内的事了。还有,领导交办的任务,比如说写材料,别人要用十天时间能写完,而我拼命加班加点,两天写完了,结果怎么样?别的同事很不舒服,领导高兴了,而领导高兴的结果是,凡事有急活难活就想到我了,平时也总愿意把活儿交给我来做,最后,我的工越来越多,当压到喘不过气时,我也会心理不平衡,而别人却在旁边说风凉话。我累死累活一分钱都不多拿,而且,因为我的能干,部门领导不愿意失去我这名干将,所以在有机会提升时,他也不会推荐我。所以,要“挫其锐、和其光、同其尘”,就是不要太扎眼,把自己的棱角磨平,和大家保持一致。
当然多干点活儿没关系,多干也能多学东西,对自己也是一个锻炼,只是在做的时候要考虑一下别人的感受,并且不要超出常规。做好自己的本分,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再去帮,否则可能会造成误会,别人会理解为抢功或者认为你在表现自己,或者认为你瞧不起人家、侮辱了人家。再说说分内的事,正常人需要多长时间干完或者领导要求什么时间干完,你最好就按要求完成,不拖后,也不要提前。就老老实实做正常人就行了,不要违背规律超常规去做,再看前面我的那个例子,我当时就不应该加班加点,因为加班不是常态化,不是常态化的事是不可能长久的,这就是违背了自然规律在做事,就是不对的。
而“解其纷”的意思是不要去干扰万物,让万象自然有序。应用在工作中,特别适合领导者,不要总去对员工指手画脚,最高明的领导是让大家感受不到领导的存在,即“太上,不知有之”,而大家却在不知不觉中走在领导希望的路上。作为领导应该给大家一个明确的目标,并且让大家知道达成这个目标的终极意义如何,如果达不成目标结果又会如何,然后就是知人善任,发挥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这样远比跟在员工屁股后面监督、考核来得轻松,“我要求你这样做”,和“我要这样做”的结果肯定是不一样的。我这个人就特别不喜欢别人对我指手画脚,本来我自己主动做都会尽量做好,但如果有人指挥我这样那样,我就会很反感。我相信每个人都不喜欢让人牵着鼻子走或者被人监视的感觉。所以,做领导的要尽量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不要以领导者自居、盛气凌人。领导也要做到和光同尘,和下属打成一片,让大家感受到你的心是和大家一起的,你们是一个利益共同体。就像前段时间看到一篇介绍任正非(华为老总)的文章中写的那样,任正非把企业做得那么好,那么大,却从来都不以领导自居,他要求下面的中层领导必须保证足够的下到基层和工人一起劳动的时间,他自己也是这样做的,他并不是作秀,而是真的这样做,有员工去上厕所回来,发现任正非在他的岗位上工作呢,并且他的穿衣打扮和工人一样。大家都觉得他很亲切,也觉得他和大家是一体的,所以员工也都很卖力地工作,所以华为才能有今天的局面。还有就是朱德,贵为总司令,却和战士一样朴实,穿着打扮就和普通战士一样,所以他躲过了几次危机,因为敌人无法从那么多战士中找到他。
二、《道德经》第五章中“多言数穷,不如守中”也是我们需要学习实践的。在工作中,要少说话、少发表言论,专心做好手中的事。因为言多必失,容易卷进是非,也不利于团结;言多耗气,不利身体健康。而且说着说着,容易发怒、动气,容易过于高兴,过于欢喜,容易失态。“守中”本意是守心,守住真心,守住道心,在这里可以理解为“守中道”,这个也很重要,凡事都要把握好分寸,也就是守好中道。要允许自己的不完美,也要允许别人的不完美,不要太满,物极必反。做事永远要留有余地,不要过分,不要苛刻自己,不要追求极端,让大家都能接受,必要时就停一下,不要太着急。
三、《道德经》第七章中“因其无私,能成其私”,告诉我们因为无私,反而最终达成自己的“私”,或者是最终能得到相应的利益。这样的例子也很多,有些人,做事时从来不想自己能得到什么,尽管全力以赴专心致志去做,因为专注、没有杂七杂八的思想干扰,所以往往能做得很好,做得好了,自然就会得到别人的认可。另外,真正无私的人会让人从心底里生出敬意,因而愿意帮助他,即使不帮助他,也不会人为地阻碍他,容易得到助缘,所以就会容易达成目标。反之,如果斤斤计较,自私自利的人,总会让周围的人不舒服,会招来怨气,怨气聚多了就会形成阻碍;另外斤斤计较的人,因为把心思用在计较上面,做事就不会全情投入,因此做事的结果和境界也会受局限,所以不会有大成功的。古往今来,凡大成功者均是无私的。这里的无私还有一层意思是无我,放下执着,融入环境、融入集体。因其不自私也就做到了无执、随顺,因而能够很好的融入集体,与大家和谐共处,进而发挥团队的作用。所以,老子说,“因其无私,能成其私”。
四、第八章“上善若水,处恶不争”,是告诉我们要学习水性,水至柔,与谁都不争,总是往低处流,水有奉献精神,包容接纳所有的脏,但是万物都无法忽略水的存在,谁都离不开水。我们就要学习它,平时默默无闻,不引人注目,也不与谁争什么,别人都抢着去做的事,或者都想要的东西,决不去跟着争,而别人都不愿意去做的事我们去做。为什么要这样呢?因为绝大多数人都是争名逐利的,而争到的人表面上看,好像是占了便宜,但是大多数人都没有得到,没有得到的人会把他当成假想敌人,这样他就会集怨于一身,怨气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导致不好的事情发生。科学家做过实验,人的所有情绪都是有能量的,宁静平和的、快乐的、高尚的情绪是正能量的,而且越是无我的能量级别越高,反之埋怨、仇恨、郁闷等不好的情绪所散发出来的是负能量,这就是为什么乐观的人大家都喜欢,而跟阴郁的人待在一起,你也会不舒服,因为能量是守恒的,它会自动由高处流向低处,所以能量高的人与能量低的人在一起时,能量低的人会觉得舒服。而长期处于低能量的氛围或者情绪中,人也容易生病。所以大家要学习水,不要怕吃亏,不要在乎眼前利益,吃亏换来的是友好祥和,从长远看吃亏就是有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