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国健《单方应用大全》
【释名】尺,指前臂部。泽,浅水低凹处。因其位置特点而名。《黄帝内经·明堂》杨上善注:“泽,谓陂泽水钟处也。尺,谓从此向口有尺也。尺之中脉注此处,留动而下,与水义同,故名尺泽。”
【异名】鬼受、鬼堂。
【经属】手太阴肺经。为手太阴肺经合(水)穴。
【定位解剖】微屈肘,该穴位于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中(图009)。局部解剖有头静脉,桡、返动,静脉分支;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桡神经本干。
【功用主治】本穴具有清肺热,化痰湿,行气活血,止咳喘之功。主治咳喘,胸痛,胸闷,咯血,咳唾脓血,呕吐,泻痢,肘臂挛痛,牙痛,潮热,咽喉肿痛,舌干,小儿惊风,乳痈等。
【现代研究】
据报道,对胎位异常的孕妇,艾灸尺泽穴可使腹部肌松驰,胎动活跃,具有一定的转胎作用。
【刺灸法】直刺0.5-0.8寸,或点刺出血,可灸。针感酸麻胀向前臂桡侧及拇指放散。
【临床应用】
1.急性胃肠炎
王某某,女,57岁。1986年7月12日初诊。患者因饮食不节而致肠鸣腹痛,吐泻交作,急由家人护送急诊。见其面色苍白,舌质淡,苔薄白,脉迟而细,体温正常,腹部平软,急刺左尺泽(因行刺方便),腹痛恶心顿止。留针20分钟,精神转佳。〔李杰英.上海针灸杂志.1987;(2):45.〕
2.淋证
王某某,女,72岁。1986年冬患高血压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左手足偏瘫,且并发泌尿系感染,膀胱失约,遗尿,溺时有灼热涩痛感,每晚遗尿3-4次,起床站立,小便自出。在县医院西医内科住院2周,脑出血症状已得到控制,泌尿系感染亦有好转(尿常规白细胞从卌减至++),但小便涩痛感及灼热感仍未消失,遗尿如故。邀余会诊针灸治疗。诊得脉弦细略数而虚,舌嫩红无苔,质微干,此肾阴不足,膀胱湿热之候。先清其湿热,遵经旨取左委阳,候得邪气至而泻之,当晚小便涩痛已减,睡眠亦较香;再遵《难经》“虚则补其母”的要旨,补肺金以生天之水,次日取左尺泽,候得“卫气”而补、导之。觉腰间有温暖感而去针,是日晚遗尿次数已减至2次;第3日再补尺泽.起立则溺的现象已能控制。出院后交替使用泻委阳,补尺泽(或照海)的方法,小便涩痛灼热感逐渐消失,小便已能自约。〔黄建业.成都中医学院学报.1988;11(3): 22.〕
3.腰扭伤
廖某某,男,40岁,农民。1966年夏,在参加修筑水库时,因肩挑120公斤大石,负重过大,致腰肌劳损,腰痛,转身困难时值我在水库工作队,夜间巡查时发现,即用随身携带之针具为其治疗。遵照《肘后歌》“尺泽能舒筋骨疼”的要旨,导补左尺泽,候得卫气至而导补之,令热气达于腰脊间,顿觉舒适,转动自如,数导补之,“气至”而去针。次日,竟能开工,复挑70公斤大石无碍。〔黄建业.成都中医学院学报. 1988;11(3):21.〕
4.牙痛
王某,男,38岁。1990年6月13日初诊。自诉左侧上牙痛3天,经中西药及针刺治疗,难以奏效。症见左面颊红肿灼热,疼痛难忍,舌红,脉弦数。证属风火牙痛。针刺左侧尺泽穴,行泻法2分钟后疼痛顿减,行针15分钟疼痛消失。次日复针1次,肿消热退而愈〔牟金友.四川中医.1992;(7):53.〕
【按语】尺泽为手太阴肺经之合穴,肺与大肠相表里,故针刺尺泽可清泄阳明。临床上实邪蕴结肠腑所致呕吐、泻痢或风邪郁于阳明化火上扰所致牙痛都可取尺泽进行治疗,治疗方法多用泻法,用强刺激,多能立即见效。《难经.六十八难》指出:“五脏六腑各有井、荥、输、经、合……合主逆气而泄”。《医宗金鉴》也曰:“尺泽能治绞肠痧”。
尺泽治疗急性腰痛早有记载,除《肘后歌》的论述以外,《针灸大成》曰:“挫闪腰胁痛,尺泽,委中,人中……”急性腰扭伤总为筋脉损伤,气滞血瘀所致,肺主气,导补尺泽可加强全身气血的运行,行气活血止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