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希姆博尔斯卡著,林洪亮译/漓江出版社,2000
【作家简介】
希姆博尔斯卡1923年7月2日生在波兹南附近的布宁(今日波兰西部小镇科尼克的一部分)。1931年随家人一起迁往克拉科夫,并且她长居于此。1945年开始,她在克拉科夫的亚捷隆大学(波兰首席学府)念波兰语与波兰文学,后来转到社会学系。在亚捷隆大学的时候她开始参加当地文坛活动,也认识了波兰著名作家米沃什。1945年3月她发表第一首诗《我追寻文字》。1948年因经济困境被迫放弃学业。1953年起,她在文学评论杂志“文学生活”撰写书评专栏“选读札记”。1992年这些专栏被编成书出版。除了个人的文学创作外,希姆博尔斯卡还把许多法文巴洛克文学作家的作品翻译成波兰语。
【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
“由于其在诗歌艺术中警辟精妙的反讽,挖掘出了人类一点一滴的现实生活背后历史更迭与生物演化的深意。”
【内容简介】
本书介绍了作者全部九本诗集两百余首诗作中的绝大部分,全面地反映了女诗人的创作成果。此外,还收入了她的短小精悍的书评四十篇。
【评论】
希姆博尔斯卡以冷静、清醒的笔触,把幽默与柔情结合起来,被认为是具有“反讽的精确性”和原生力量。
她是“诗中的莫扎特”,能够将诗歌的优雅巧妙融入“贝多芬式的愤怒”。在她的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仿佛诗人在如莎士比亚般华丽的歌剧舞台上,钻到幕后去看演员卸妆的静悄悄的反讽,诗中所包含的对人生非戏剧性的理解和解构及那种日常生活的诗意态度,可谓真正意义上的妙趣横生。她是唇角有着人世的微笑的诗人,或者也是最不像诗人的,真正的诗人。
【其他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