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有一个J大的小学弟在微信上问我:“学姐你好!我明年就要大学毕业了。我看你也是大三暑假就考了公务员,我也想试试,有什么经验可以分享吗?”
我挺惊讶的,印象中这个学弟身上并不具备“体制气质”。
在简单地介绍过报考流程和备考经验以后,我问:“你决定好要当公务员了吗?”
微信上“对方正在输入”的提示显示了很久,学弟发来一句:“其实我也不知道,就是试试。”
学弟说,大学选了一个不喜欢的专业,一直也没钻研;以前总觉得工作还早,直到最近同学们陆陆续续开始实习,他才发现自己完全不知道毕业以后想干什么:“别的工作也会找,但家里人觉得体制内保险,不折腾,万一考上了就万事大吉。”
其实很多人选择公考之前,心里对自己的职业蓝图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认知,只知道毕业的时候眼前摆着三条路,除了考研、找工作,要不都试试。
当初我也是这样误打误撞考上公务员的,家里人都觉得好,稳定、体面,而我恰巧也没有找到一个清晰的发展方向。但凡大家觉得好的,都想去试试,就上岸了。
可如今工作了两年,当我对公务员这一行业有了一定的了解,又多次与企业工作的同学交流、比较之后,我发现,其实体制内与体制外隔着一条巨大的鸿沟,它们的运行规则、行为方式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选择工作,不要仅仅贪图一时的容易不容易,选择的正确与否取决于你看重的因素是否真正得到满足。
人很难对他人的选择做出恰当的评价,但是作为过来人,我希望分享我所看见的体制内工作的利弊,供站在人生三岔口的年轻的朋友们借鉴、参考,不喜勿喷。
围墙?其实里面的人都对外面的世界心怀向往
大家都知道,一旦进入体制,很少有人会出来,这几乎已经成为一种定律。
手里握着有,总比没有好。
在社会的残酷竞争中,一旦拿稳这个“铁饭碗”,面对跳出体制的巨大不确定性,大部分人都会失去从0开始冒险的勇气。
时间流逝、越到中年,在柴米油盐、父母妻儿的促使下,就更少有人会选择放手一搏了。
就算你还年轻,克服安逸的诱惑决心离开体制,身上也还可能背着5年、10年的“卖身契”,强行离开则是背弃信用。
而在体制内,不论做的事多事少,永远只拿不变的死工资,除去每月必要的开支,剩下的还真拿不上桌面摆谈。虽然日子过得倒也轻松安逸,但几乎每一个体制内的人都曾自我调侃——“穷的叮当响”。
尤其是过个五年十年再与昔日的朋友聚在一起,大家收入的差距越来越明显,视野和格局也完全不同,总是会感慨,或是羡慕别人的人生。
TIPS:你可以向往不同的人生,但是你的人生只有一次。进入体制前,想清楚什么是你真正想要的,千万别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这年头,“灰色收入”堪比自焚,既然你是奔着持续稳定的收入来的,就别想着发大财,否则你的仕途定不会安稳。
稳定?职场从来没有绝对的稳定
体制内工作最大的特点是“稳定”,旱涝保收、基础保障全面、享受法定假日、被裁员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如果在体制外,则会一直面临着跳槽、调薪等问题。从表面上看,进入体制的确是“一考永逸”的好选择。
但是上帝不可能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你选择了“稳定”,就选不了“自由”。
我们单位有许多刚工作的年轻人,一报到就被安排到乡镇支援;有个基层所的所长,为了职级晋升被派去乡镇工作,一做就是20多年,每次以老婆孩子为由申请调回县城,都被单位以没有合适接替人选、工作未完成难以交接、组织部审核不过等理由搪塞过去,一拖再拖、年复一年。不是单位有意拖延,而是现实就是这样,情况就是这样。身入“公门”,就要服从组织安排,哪里有需要你的岗位,哪里就要迎头填上。
体制给你的稳定是保证你会一直有一份工作,却不能保证你永远做想做的工作。
试想,当你工作多年,自以为安顿好一切,安了家,结了婚,生了娃,这时组织一纸令下将你调动。好的情况是熟悉新的业务而已,而坏的情况,则是工作的地域、时间发生巨大的变动,打破小家庭的所有平衡。
当然,这种情况不是随时都会遇上,但是工作一生三四十年,总有个时候会遇上。你努力干可能会遇上,你混日子也可能遇上。
到这时,体制外的人可以另谋高就,而你是否也有勇气放弃这份已经到手的“稳定”?
TIPS:不要为了“安稳”两个字进体制,社会永远都在变,你不知道自己可以安稳多久。为了最大可能的掌控自己的职业轨迹,进入体制以后一定不要混吃等死,把自己的能力提上去,增加自己的不可替代性,就算要调动,也能最大程度上往高处走。
轻松?年轻人别妄想着“养老式”的轻松
进入体制第一课,一定会有人教你:“年轻人就是要多做事。”从最基础的打杂做起,直到渗透整个工作运作的核心。
一个部门存在,定然有它相应存在的众多事务运转,这些活儿谁来做呢?当然是脑子灵活、体力旺盛的年轻人。
大部分领导在工作中扮演导师和指挥的角色,他们确立工作的方向,把握工作的原则,剩下的,底下人来做。职场新人则只需要做。
也许你会说,不只体制内啊,走到哪里都这样。的确,当你明白这个道理,就足以浇灭你对体制内喝茶看报等吃饭的幻想。
不过体制内与体制外不同的是,在体制外,员工的薪资水平是与其创造的价值或者付出的劳动基本成正比的,而体制内不一样,大部分做事的人,他们拿到的钱远远难以对等其付出的劳动。
体制内有太多的框框架架,束于形式你不得不去填满,而这里面大部分,以你的高度并不能看清它们的价值。它们并不列在你的工作职能里,但是你必须额外参与完成。
大部分体制内年轻人的工作时间或许比体制外的要短,但是工作强度绝不会比体制外低。
TIPS:如果你运气足够好,你也可能进入一个喝茶看报甚至翘班逛街也毫无压力的岗位,但如果你不是家境雄厚,去到这样的岗位上,我真替你未来的的三十年感到担忧。既然反正也不能轻松,那就在工作中多思考、用心、体现价值,争取早日从一个执行者变为指挥者,变被动为主动。
冷暖?拥抱体制带给你的归属感
相较于体制外江湖的现实,体制内则带给你更强的归属感。
由于人员流动较少,即使流动也是在同一个系统内居多,体制内人与人之间人情味更浓。更多时候,同事之间不仅仅是工作上协作,也更多地交织进彼此的生活。
同时,具备一个体制内的身份,无形之中,你会拥有更多的资源。尤其在体制内办事,你可能路子更准,流程更简,速度更快,因为你在体制特有的人情圈里,能够提供相匹配的价值,从而“刷脸”畅通。
另一方面,在党的统一领导下,体制内单位分支机构遍天下,不论工作出差到哪里,都更容易得到当地同事的接待,援助。
体制外教会你社会生存的第一课,体制内则教会你社会做人的第一课。在体制内能自如地权衡利弊、周旋人情之人,无论是能力还是情商都一定不弱。
TIPS:无论进入哪一个职场,都会享有它带给你的气场和资源。要学会汲取养分不断壮大自己,建立人脉,能力决定你往哪走,人脉决定你走多快。
虽然这篇文章是拿公务员这个典型职业举例,但其他体制内职业比如国企员工、教师、医生等等,同样具有可借鉴性。
愿每一个欲入体制之人,都能权衡利弊之后再做决定,遵循心之所趋,无憾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