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学生,确实很有个性。比如德育处规定“上学期间,每个学生必须穿校服”,可有些学生就是喜欢穿自己的衣服。规定“男生头发必须做到:前不遮额头,后不遮衣领,左右不遮耳朵”,但总有一小撮男生喜欢把头发搞得很另类。这样一来,无疑增加了管理成本,也导致师生关系的恶化,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一些学生除了抗拒穿校服和剪头发外,还抗拒参加体育运动,抗拒搞卫生,抗拒参加班级活动,抗拒在升旗仪式上穿礼服,抗拒当班委干部等等。也就是你学校或者班主任要求我做的,我就偏不想做。
那么这类学生是不是为了哗众取宠,或者是故意叛逆呢?当然不能排除这个原因。但大多数孩子之所以敢抗拒,还是因为觉得自己不喜欢这类事情,并且胆子够大,脸皮够厚,规则意识薄弱,才会公然抗拒。
对于这类学生,班主任该怎么与他们沟通,他们才会给老师面子,配合学校的要求把事情做好呢?
首先,班主任不要对学生的抗拒行为随意下判断和贴标签。比如,你就是吃饱了撑的,一天闲得没事就给我惹事!你就是脸皮厚,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你就是不守规矩,没家教!你就是缺乏班级荣誉感,是个班级害虫!你就是不省心,天天折磨我!你一天不捣乱都活不下去了,是吧?
这些带有强烈攻击性的评价性语言,是我在做班主任培训时,听课的班主任们自我反思时说出来的,还说这就是他们的日常教育语言。老师们上初中时就懂得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但是当自己做了教师,竟完全忘记了这个道理,变成了“己所不欲,施于人”。换位思考一下,你不过就是与别人有了不同的想法和做法,并没有对他人造成危害,在别人眼里就如此不堪。你会不会特别难受,然后特别抗拒?
其次,用“接受”的心态与学生说话。当学生出现了抗拒行为时,班主任首先在心态上要调整到“接受”的模式。当你拥有了“接受”的心态模式,你说话的时候就会变得客观。对于学生的抗拒行为,我一般会这么说:
你能告诉我,你为什么不喜欢这样做呢?你把真实的原因告诉我,我才能站在你的立场为你争取最大的利益啊。
我首先是问对方原因,没有评价,学生对我的问话不会抗拒。其次,我表明了我的态度,愿意为学生争取最大的利益,说明我与学生是站在同一个生命场域里。先不说学生对事的抗拒,至少目前对我这个人不抗拒。只要学生不抗拒我这个人,话就可以继续说下去了。
学生会告诉我,抗拒穿校服,是因为觉得校服不好看。抗拒剪头发,是因为觉得按照学校要求剪的头发显得很丑。抗拒穿礼服,是因为觉得周一有体育课,穿礼服不方便。抗拒参加体育运动,是因为自己跑不动,很累。抗拒做班委干部,是因为自己没有威信,管不住人,胆子小,不敢在大庭广众之下说话。抗拒搞卫生,是因为在家里从没做过卫生,觉得搞卫生很烦人。抗拒参加班级活动,是因为自己不合群,喜欢安静。
看看,当我们用“接受”的心态模式与学生说话时,学生就会把事情背后的原因如实相告。那么班主任听了学生的诉求之后,是不是就要置学校的规则于不顾,完全尊重学生的想法任由学生为所欲为呢?当然不可以!既然规则是约束整个学生群体的,那么生活在群体中的每个个体,都必须遵守!凭什么大部分学生必须遵守,小部分学生要搞特殊呢?规则面前,人人平等!这话不是说着玩的,而是要渗透到学生的价值体系里去。
第三,与学生一起分析利弊,学会两害相权取其轻的选择法。男生说不喜欢剪头发,就是要留个另类的头型心里才舒服。班主任只需要笑着说,好,理解,年轻人喜欢新潮,喜欢另类,很正常。咱们现在就剪头发的利弊来做个分析,再做定夺,如何?
按照学校要求剪头发的利:
1.不会被级长请去“喝茶”;
2.不会被班主任责备;
3.不会导致班级扣德育积分;
4.不会被强制去剪个更难看的发型;
5.不会通知家长;
6.不会被同学议论;
按照学校要求剪头发的弊:
1.可能剪出我不喜欢的头型;
2.不能凸显我的个性;
无视学校要求剪头发的利:
1.可以留我喜欢的头型;
2.可以张扬我的个性;
无视学校要求剪头发的弊:
1.被级长记名,并被请去喝茶;
2.扣班级德育积分,被班主任责备;
3.通知家长带去理发店剪头发;
4.学校德育干事亲自带去理发店剪个更难看的发型;
5.使得其他遵守规则的同学不满;
通过对比,我们就从两个角度得出了相同的结论:按照学校要求剪头发利大于弊!不按学校要求剪头发,弊大于利!利弊权衡,应该选择剪头发!这跟喜欢,不喜欢没有关系,而是一种理性的选择思维。一个人,只有学会了理性选择,才能走得更远!剪头发如此,做其他事情均如此!
第四,教给学生折中法。有些事情,按照要求做,别人高兴了,但自己不高兴。那么有没有两全其美的做法呢?只要善于动脑,大多数事情是可以做到的。比如剪头发这个事情,我就帮学生做到了两全其美皆大欢喜。少侠一班的C同学,曾经相当抗拒剪头发。我用“利弊权衡”法说服了他剪头发,然后亲自带他去理发店,把学校要求,以及他本人的要求向理发师陈述了。我请理发师在考虑学校要求的同时,结合年轻人的心理特点,给他设计一款既符合要求,又显得洋气,并且精气神十足的头型。理发师端着C同学的头审视了好一阵子,然后拿出剪子,嚓嚓剪了一个相当漂亮的头型。当我带着C同学回到教室时,全班同学都发出了“哇!好帅啊”的艳羡声,甚至还有学生问我,C同学是在哪家理发店剪的,周末也去那里剪。还有周一早晨升旗仪式抗拒穿礼服和皮鞋的孩子,我就建议他们专门准备一个环保袋,把校服与运动鞋装袋子里,升旗仪式结束后,立即去卫生间换回来。既不影响升旗仪式的着装,也不会导致体育课不方便。习得这种折中思维后,很多事情,学生就不再抗拒。
最后,班主任还要告诉学生,有些事情,是属于群体性的要求,即使我们并不喜欢,甚至有时还会损害到自身利益,也要配合完成。世间很多事情都很难用对错来划分,但是,不给别人带来困扰,这是最基本的价值观,也是做人的底线。有些事情,不属于群体性,也没有规则要求,如果自己确实不喜欢,那就尊重自己的内心,把机会让给别人,自己退到一边热烈鼓掌也未尝不可。比如抗拒做班委干部的同学,实在不想做,就不必勉强。这个世界的事情很多,多到我们一辈子都做不完,选择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认真地,用心地做好,比什么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