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了孩子的缘故,陆陆续续地接触了一些绘本,逐渐发现,绘本不仅仅是写给孩子的,有时候更是写给大人特别是家长的,比如这一本《活了100万次的猫》。
这是一只看上去有些凶悍的虎斑猫的故事,猫活了100万次了,可是无论它是国王的猫、水手的猫、老奶奶的猫、小女孩的猫,还是魔术师的猫、小偷的猫,画面中的它一直只占据一个角落,只是别人的玩物和工具,是从属于他人的附庸。每一个人在猫死去的时候都会哭,100万个人为猫的死哭过,可他们哭的到底是猫,还是自己的寂寞、孤独亦或是谋生的得力助手?因而,猫说,他讨厌什么国王、水手、魔术师、小偷、老太太、小女孩,他一次都没有哭过,猫已经不在乎死不死了。
直到,猫成了一只属于自己的野猫,画面上的他大大地躺在正中央,过上了自由自在的、懒散的生活。
母猫们的谄媚他也毫不在意,为什么?他知道自己是谁、知道自己的价值所在,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样的感情。终于,那只高傲而美丽的白猫捕获了猫的心。他们幸福知足地过着野猫的生活,哺育了好多可爱的小猫又一个个长大离开,直到只剩下猫和白猫。
可最终,白猫也死了,猫抱着白猫,流下了大滴大滴的眼泪,他头一次哭了,哭了有100万次…
直到他静静地、一动不动地躺在了白猫的身边,再也没有活过来。
这么一个略带着哀伤的故事,到底想讲述什么呢?
我觉得,这是一个人成长的缩影。每个人在出生后其实都在不断地懵懵懂懂地追问“我是谁”,但同时,每个孩子因了最初生理上的不自由而自然而然地沦为了家长的附属物,不管家长是宠溺还是严苛,都不过是外在的条件,是帮助孩子形成自我认知的初始环境,孩子会在潜意识中逐渐形成一个判断,“我是否有价值、是否值得被爱、是否足够安全?”。这个过程,是必须的,却也是艰难的,孩子被各种爱或似是而非的爱包裹着,却难以得到真正的独立和自主。
一个人,只有找到自我、成为自我,就像那只猫一样真正开始为自己而活的时候,ta才能发现自己、爱自己,只有有了足够的自爱才能够真正具备爱别人、爱孩子的能力,才能真正地让自己活在爱中,这时,ta才具备了为自己爱的人哭泣的能力。
没有自我,活100万次又如何?真正地为自己而活、真正地爱过,活一次,足矣!
而这本书给我的启示是:一方面,我们要不断地自我成长、活出自我,逐渐趋于一种中正平和的内在状态;另一方面,作为父母,我们的使命也许就是给孩子充分地自由,让ta能找到自我、发展自我。
你是怎么解读这本小书的呢?欢迎留言探讨^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