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第22回《横海郡柴进留宾 景阳冈武松打虎》写到宋江在“小旋风”柴进庄上与武松以一种“不打不相识”的方式相遇,一见如故。武松对宋江是久闻“及时雨”大名,而宋江对武松也是“江湖上多闻说武二郎名字”,两人既会,寥寥数语间,感情就比接纳武松一年有余的柴进更好了。
论做人豪爽,讲义气,肯帮人,柴进未必在宋江之下;但不得不说,论手段,宋江实在是比柴进高明多了。就看他与武松初会这一片段,可以说他的笼人之术真是炉火纯青。
一是不嫌冒犯,加意亲近。
武松与宋江先后到柴进庄上避难,这日宋江来庄上,柴进为他设宴接风,宋江酒喝多了,想借净手避酒,不料在后廊下一不小心踩着了一把火锨柄,把炭火都溅到了正在那里烤火的一个大汉的脸上。那个大汉正是武松,武松可不是吃素的,被吓了一跳后,以为眼前这个人是故意消遣他,劈胸揪住宋江,大骂一声就要打人,还好柴进及时赶来劝阻,说明了身份。
这时候,宋江与柴进的不同就体现出来了。
像武松这样的好汉,因为误伤了人从老家跑来避难,本该得到厚待,像这晚上宋江的接风宴武松也该出席,却为什么一个人在那儿孤单地烤火?且又不在房里,却只在廊下?看起来柴进对他很不重视啊!
这里面却有这个缘故:
原来武松初来投奔柴进时,也一般接纳管待;次后在庄上,但吃醉了酒,性气刚,庄客有些管顾不到处,他便要下拳打他们;因此,满庄里庄客没一个道他好。众人只是嫌他,都去柴进面前,告诉他许多不是处。柴进虽然不赶他,只是相待得他慢了。
这段话说明,柴进并没有真正走近武松,了解武松,对他的认识,停留在“性气刚”以及庄客们针对武松所说的“不是”上。而在没有真正了解武松的情况下,柴进就慢待他了。这就说明,柴进一是识人眼光有限,二是笼人手段不高。而宋江一听得武二郞之名,完全不把自己差点挨揍的狼狈放在心上,当即叫上武松一起“饮至三更”,“酒罢,宋江就留武松在西轩下做一处安歇”;接下去几天,宋江又“每日带挈他一处,饮酒相陪”,结果呢,“武松的前病都不发了”。这个病,明面上是“疟疾”,根子上却是“心病”。
为什么会这么灵?因为宋江让武松感受到了“重视”。
二是关心细节,亲情温暖。
不单是一起喝酒,过了几天,宋江还自己拿出银两来给武松做衣裳。当然,柴进当然不会要宋江拿出钱来给武松做衣服的,由他负责拿出缎匹绸绢,安排针工做。
可以料想,宋江此举是带给了武松很大感动的,甚至不止于感动,而是一种感情的抚慰。这已经超越了一般酒肉朋友的层级,到了亲情层级。
我们完全可以想到,武松避难出来,肯定不会多带衣裳细软,到了柴进庄上,一年多了,柴进应该也没专门给武松做过衣裳,估计武松的打扮是很不像样了,宋江想到给他做衣裳,似乎也有点顺理成章。
但不得不说,柴进没想到,而宋江想到了,就证明宋江更会关注生活细节。而这在宋江那里如果只需要三分心思的话,在武松那里却有十分温暖——因为武松父母早亡,哥哥武大郎长兄如父,却因为自己犯事离乡避祸,只能想念而不能相见。
像做衣裳这样的事是往往只有父母兄长才能想到的,武松在家,自然会有哥哥想着;如今在外,一年多来无人记着这个,却不料竟然受到了宋江的关心,这无疑会让武松强烈感受到那种父兄亲情,也更加强烈地思念起哥哥武大郞,又更把这种思念之情叠加投注在宋江身上。
三是十里送别,兄弟情重。
武松与宋江一起待了十多天,受到那种亲情的温暖(宋江给他的)和刺激(宋家两兄弟带来的),加上离乡已久,所犯之事也渐过去,武松就考虑回老家清河县去。看看留不住,柴进安排饯行酒并赠银是不消多说的,单提宋江,与兄弟宋清一起送了武松一程又一程,先是“五七里”,又是“三二里”,足足送出十余里,然后又在小酒店饮酒作别,直到天色将晚。
此番长长的送别,让武松感受到的是一种难舍难离之情,不仅是朋友情,更是兄弟情。所以在小酒店作别之时,武松就主动提出“哥哥不弃武二时,就此受武二四拜,拜为义兄”。这对武松来说,已经是他表达对宋江感激之情的最高形式了。
宋江又拿出十两银子送给武松,武松不要,因为宋江自己也是客居,身边也需要钱,但是宋江却说:“你若推却,我便不认你做兄弟。”
叫武松还能怎么说?他不仅不能说,他更是“堕泪”拜辞而去。
要武松这样的好汉流泪谈何容易,那么,这英雄泪为何而流?
我想,是因为宋江真心诚意地把他当兄弟,也因为宋江让他更加思念自己的哥哥武大郎。而归结到一起,就是那种强烈的亲情浸润了他。也可见,深深打动人心的,并不见得是大悲大喜,而是用心感受和触碰到每个人都有的那个柔弱又宝贵的地方。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宋江确实有着非同一般的笼人之术,武松也确实是条重情重义的好汉子。
对此,不知朋友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一起讨论!
(网图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