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键词:观察
今日感悟:这里的观察,作为动词看,是有意识地观察沟通对象的言行,作为名词看,就是客观事件本身。作者强调区分观察和评论,可见真正地做到观察是不容易但很重要的。
缺乏观察的沟通是无法很好地进行下去的,只会越走越偏。就我自己来说,在遇到父母的行为让我难以理解或难以忍受时,我会比较习惯性地脱口而出,“太烦了”“你这个人不讲道理”。我首先想到的是评论,而不是事件,而这样的评论,也只是就当时行为而言。结果就是,沟通无效。对方会更烦怒,更想争论,因为他认为自己被对方错误地揣测了。我高中时期的三位班主任也都说过这样一句话:对事不对人。就事件说话,而不是轻易因此评判一个人。现在想想,也是同样的道理。
于是,我们沟通遇到矛盾时,首先应该说的是事实,而不是一上来就对一个人某一方面的品性或能力下定结论。
2.关键词:静态语言
今日感悟:提到静态,肯定要提时间。静态的语言揭示了语言是针对特定时间和情境的,而现实一直在变。显然,用静态语言去断定动态现实是不合理的。
评论对应静态语言,行为对应动态现实。当我理解了语言的这一特性后,我意识到人的行为是会变化的,这种变化它会映射出对别人来说不同的价值标准。
所以说,在我用一个词或一句话去形容评价一个人时,我应该注意加上时间情境限制,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在说之前考虑自己说辞的片面性,不因一时冲动而伤害了别人。
好文节选:
语义学家温德尔·约翰逊(Wendell Johnson)认为,用静态的语言捕捉变动不居的现实,会造成许多困扰。他讲道:“我们的语言年代久远,但先天不足,是一种有缺陷的工具。它反映了万物有灵论的思想,让我们谈论稳定性和持久性,谈论相似之处、常态和种类,谈论神奇的转变、迅速的痊愈、简单的问题以及终极的解决办法。然而,我们的世界包含着无穷无尽的过程、变化、差别、层面、功能、关系、问题以及复杂性。静态的语言与动态的世界并不匹配,这是我们面临的挑战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