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观察
观察是非暴力沟通的第一个要素。
1.先来谈一谈对观察的理解。“观察”一词在生活中常见,生物观察、物理观察等,观察是要多角度的,从视觉听觉等。依稀记得小学二年级科学老师让我们捉蚯蚓,按时观察它身体的构造及其变化。蚯蚓是我最害怕的动物,我看了一眼小伙伴从泥土里拎起的蚯蚓心态崩溃了,老师问我们蚯蚓的情况,我回答:“它恶心,令人害怕,我不喜欢它。”这是观察吗?“令人”“不喜欢”这些都是评价。我有一个河海的闺蜜她特别喜欢观察,初中的时候和她天天一起上学放学,每天都有新发现:“月月,你看食堂的角落里好几个麻袋,有一个麻袋里露出好大的冬瓜,真可爱。”“我今天看到一个骑着摩托车的中年人后面坐着一只熊。”我还挺佩服她这种善于观察的精神。相比之下,当代很多人都缺乏观察,“这个领导太严厉”“辅导员令人反感”“她真烦”,观察不是评价,在百度百科上这样解释: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活动,是知觉的一种高级形式。观,指看、听等感知行为,察即分析思考,即观察不止是视觉过程,是以视觉为主,融其他感觉为一体的综合感知,而且观察包含着积极的思维活动。
2.观察需要静心,用心。作者引用语义学家温德尔·约翰逊的观点“我们的世界包含着无穷无尽的过程、变化、差别、层面、功能、关系、问题以及复杂性。静态的语言与动态的世界并不匹配,这是我们面临的挑战之一。”生活中的变化大大小小,无时无刻不在,若是以一颗浮躁的心去看待这个世界,不会发现生活的变化,每天生活都是一样的,上班上课。
【关键词】评论
1.评论任何事物是人的本能反应,我们无法控制自己。就比如当我看到文中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曾经说:“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第一次听到这个观点时,我立马会想到:“那么这样的观察有什么用?”在不知不觉中,我做出了评论。通常情况下,对于的大多数人来说,观察他人及其行为而不做评论、指责或者以其他形式进行分析,是非常难以做到的。
2.既然评论事物我们控制不住,但如何让我们的评论更有意义?评论不能绝对化,要基于特定时间和环境的观察。在生活中,很多人评论一件事都会带着个人的感情色彩。拿老师这个职业来讲,我记得高中有一次我的同桌英语阅读做的很差,英语老师直接认定她就是英语成绩差,事实上她是身体不好、这次状态不好。作为老师,仅凭一次小测试就去评论学生成绩的好与坏,过于绝对。
【关键词 】区分观察和评论
1. 作者引用鲁思的一首诗“我从未见过懒惰的人;我见过有个人有时在下午睡觉,在雨天不出门,但他不是一个懒惰的人,请在我胡言乱语之前,想一想,他是个懒惰的人,还是,他的行为被我们称之为懒惰”,如果这样说“在下午睡觉下雨天不出门的人就是懒惰的人”,这就是评论;观察就是经过一段时间后发现这个人不懒惰,他平时出门,只是在下雨天(特定的环境),有时不出门(特定的日期)。
2. 区分观察与评论,需要我们摆脱旧习惯的束缚。片面的观察得出的评论,往往是缺乏客观性的。就比如说,家长的思维:高考成功=好未来。学历=工资。上大学之前,天天被贯彻这样的旧思维。诚然,每一个人都应该去追求高学历,那高考失利了呢?他们的未来就应该是不好的吗?专科生就应该低人一等吗?一个光有学历缺乏能力的人是无法立足于社会的。观察只是客观地表述事实,评论有很多表达方式。
好文节选:
① 非暴力沟通的第一个要素是观察。将观察和评论混为一谈,别人就会倾向于听到批评,并反驳我们。非暴力沟通是动态的语言,不主张绝对化的结论。它提倡在特定的时间和情境中进行观察,并清楚地描述观察结果。
② 不受旧习惯束缚,学会区分观察和评论,并不容易。
③ 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
④语义学家温德尔·约翰逊(Wendell Johnson)认为,用静态的语言捕捉变动不居的现实,会造成许多困扰。他讲道:“我们的语言年代久远,但先天不足,是一种有缺陷的工具。它反映了万物有灵论的思想,让我们谈论稳定性和持久性,谈论相似之处、常态和种类,谈论神奇的转变、迅速的痊愈、简单的问题以及终极的解决办法。然而,我们的世界包含着无穷无尽的过程、变化、差别、层面、功能、关系、问题以及复杂性。静态的语言与动态的世界并不匹配,这是我们面临的挑战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