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以为,“暴力”只运用在行动上,但“非暴力沟通”不仅让我对“暴力”有了新的认识,对“沟通”也有了新的想法。
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
第一要素:观察。留意发生的事情,我们此刻观察什么?不管是否喜欢,只是说出人们所做的事情,要点是清楚地表达观察结果,而不判断或评估。注意,“每次、曾”等词语在多数情况下表观察结果,“总是、从不”等词语多表达的是评论。例:他每次都至少打半小时电话(观察)。在我需要他时,她从不出现(评论)。如果将观察与评论混为一谈,别人就会倾向于听到批评而反驳我们。
第二要素:感受。人们认为感受是无关紧要发,重要的是权威的“正确思想”,于是我们习惯于渐渐思考:人们期待我怎么做?而不再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诉求。表达自己的感受(而非想法)或许被认为是一种示弱,但它却有利于解决冲突,但实际的我们却常常并不是在表达感受,更多的是想法。例:我觉得你不爱我(想法)。你要离开,我很难过(感受)。感受在于我们自身,我们的需要和期待,别人的行为很可能刺激我们,但并不是我们感受的根源。
第三要素:需要。我们常常通过肯定句或非常生硬的语气来提出主张,如你不理解我,对方的反应也会以反击或申辩来应对,相反,如果我们直接说出需要,对方就更有可能作出积极的回应。一旦人们开始谈论需要,而不指责对方,他们就有可能找到办法来满足对方的需要。例:你从不理解我(指责)。这周你总是工作到十点多,我有时候一个人回家会很孤单,我需要你理解我(从事实观察出发,到我的感受,我的需要)。当你提出你的需求时,我们就会进入到第四个要素。
第四要素:请求。当观察、感受、需要都表达后,我们又该以何种方式表达请求会更加容易得到积极响应呢?直接提出我们希望对方做什么,若我们提出不希望对方做什么时,对方就会困惑,不知道我们到底想要什么。例:我想请他花少点时间在工作上(实际上是想对方陪我去看场电影,而对方这周暂停加班,在家里开始看球赛,因此自己的需求并未满足)。所以提出请求时越具体越好,抽象只会带来另一种矛盾。
最后,爱自己,爱犯过错的自己,也爱包容的自己。沟通时利用非暴力沟通模式,三思而后行!就算在充满敌意的环境中,也能心存爱意!
注:非暴力沟通不仅仅用于家庭,可以用于任何一种人际交往场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