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0【原文】公都子曰:“匡章①,通国皆称不孝焉。夫子与之游,又从而礼貌之,敢问何也?”
孟子曰:“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支②,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弈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③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④(zòng)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⑤,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章子有一于是乎?
夫章子,子父责善而不相遇⑥也。责善,朋友之道也;父子责善,贼⑦恩之大者。
夫章子,岂不欲有夫妻子母之属哉?为得罪于父,不得近。出妻,屏(bǐng)⑧子,终身不养焉。其设心以为不若是,是则罪之大者,是则章子已矣。”
【译文】(弟子)公都子说:“齐国的匡章,全国的人都说他不孝,先生却同他交往,并且对他颇为敬重,请问这是什么缘故?”
孟子说:“世俗所说的不孝,有五种情况:手脚懒惰,不管父母的生活,这是一不孝;喜欢赌博喝酒,不管父母的生活,这是二不孝;贪图钱财,偏爱妻小,不管父母的生活,这是三不孝;放纵耳目欲望,使父母蒙受羞辱,这是四不孝;喜欢逞勇打斗,使父母陷于危险,这是五不孝。章子犯过哪一种呢?章子是因为父子之间要求为善而无法相处。要求为善是朋友相处的原则;父子之间要求行善,是最伤亲情的。章子难道不想有夫妻相处和母子陪伴吗?只是因为得罪了父亲,不能亲近他,就把自己的妻子送回娘家,远离儿女,终身不要他们照顾。他在心里设想,不这么做,罪过就更大了。这就是章子的为人啊。”
【注】①匡章,齐国名将。在齐威王时曾大败秦军,齐宣王时曾率兵取燕。
② 四支:即四肢。
③ 私:偏爱。
④ 从通“纵”,放纵。
⑤ 以为父母戮,以使父母蒙受羞辱。为,使。戮,羞辱。
⑥ 父子之间以善相责而没法相处。不相遇,不相合。
⑦ 贼,害。
⑧屏,退,放去。
【解读】何为真正的不孝,孟子已经说明白了。
但就匡章的行为,我不太赞同。我个人认为,他以一种最极端的方式解决问题。我们无法选择父母,父母的过错我们可以帮忙承担,但不应该殃及下一代啊。他已经被原生家庭所“残害”,还要远离妻儿的,他的儿女是无辜的。现在社会,单亲家庭的孩子都会或多或少的受到一些歧视,更何况在那个年代。孩子们的内心会不会充满怨恨,会不会因此造成性格上的缺失?
所以我觉得匡章这样对待妻儿,我不赞同。
8.31【原文】曾子居武城①,有越寇。或曰:“寇至,盍(hé)去诸?”
曰:“无寓人于我室,毁伤其薪木。”寇退,则曰:“修我墙屋,我将反。”寇退,曾子反。
左右曰:“待先生,如此其忠且敬也。寇至则先去以为民望②,寇退则反,殆于④不可。”
沈犹行曰:“是非汝所知也。昔沈犹有负刍(fù chú)之祸⑤,从先生者七十人,未有与(yù)焉。”
子思居于卫,有齐寇。或曰:“寇至,盍去诸?”子思曰:“如急去,君谁与守?”
孟子曰:“曾子、子思同道。曾子,师也,父兄也;子思,臣也,微也。曾子、子思易地则皆然。”
【译文】曾子住在武城时,越国军队来侵犯。有人说:“敌兵要来了,何不离开这里?”
曾子说:“不要让人住到我家来,破坏了里面的树木。”等到敌兵退走,曾子说:“修好我的门墙房屋,我要回来了。”敌兵退走后,曾子回来了。
他身边的人说:“武城人对待先生这样忠诚而恭敬,敌兵来了,他却给百姓做了先离开的榜样;敌兵一退,他就回来,这样恐怕不可以吧。”沈犹行说:“这不是你们所能了解的,从前沈犹家遇到负刍作乱,跟随先生的七十个弟子都没有一个参与平乱的。”
子思住在卫国时,齐国军队来侵犯。有人说:“敌兵要来了,何不离开这里?”子思说:“如果我也离开,国君同谁来守城?”
孟子说:“曾子与子思所取的原则是相同的。当时,曾子是老师,是父兄长者的身份;而子思是臣子,地位卑微。曾子与子思互相交换处境,所做的事也会一样的。”
【注】①武城,鲁国邑名,在今山东费县境内。
②民望,民众所仿效的对象。
③沈犹行,曾子弟子,姓沈犹,名行。
④殆,恐怕。于,为、是。
⑤负刍,背干草,赵歧说,负刍,人名,曾作乱,进攻沈犹氏。
【解读】樊老师讲,在这段中,孟子所表达的是:原则很重要,只要合乎礼、合乎义即可。要能做到“君子思不出其位”行当所行,不被外界舆论所裹挟。正所谓行得端,走得正吧。用我们现代特别流行的一句话说“做自己,让别说说去吧”。这个其实没毛病。
不过单独说守城这事,我个人觉得孟子不该走。他是人们的精神领袖,也许他在,帮助当政者号召一下百姓共同御敌,也许就能守住城池呢。
只能说,个人角度不同,想的问题不同。孟子这么做也许在当时社会来讲,是正确的吧,我也不能道德绑架,若是我也会跑吧。
8.32【原文】储子①曰:“王使人瞷②夫子,果有以异于人乎?”
孟子曰:“何以异于人哉?尧舜与人同耳。”
【译文】储子说:“齐王派人来暗中窥探先生,是不是真有与别人不同的地方?”
孟子说:“有什么与别人不同的地方呢?尧、舜也与一般人样啊。”
【注】①储子,齐国人,可能曾任齐相。
②瞷,窥视。赵歧认为瞷是相面,齐宣王找人偷偷给孟子看相。
8.33【原文】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其良人①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其妻问所与饮食者,则尽富贵也。其妻告其妾曰:“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问其与饮食者,尽富贵也,而未尝有显者来,吾将瞷良人之所之也。”蚤②起,施③从良人之所之,遍国中无与立谈者。卒之东郭墦④间,之祭者,乞其余;不足,又顾而之他,此其为餍足之道也。其妻归,告其妾曰:“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今若此。”与其妾讪⑤其良人,而相泣于中庭⑥。而良人未之知也,施施⑦从外来,骄其妻妾。
由君子观之,则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其妻妾不羞也,而不相泣者,几希矣。
【译文】齐国有个人,家里有一妻一妾;这个丈夫每次出门,一定吃饱了酒肉才回来。妻子问他一起吃喝的是些什么人,他就说都是有钱有势的人。妻子就对妾说:“丈夫每次出去,一定吃饱了酒肉才回来;问他同谁一起吃喝,他就说都是有钱有势的人,可是从来没有显贵的人来过我们家,我打算暗中察看他去什么地方。”
第二天一早起来,她就偷偷跟在丈夫后面走,走遍全城没有个人停下来同她丈夫说话。最后走到东门城外的墓地,看见他走到祭扫坟墓的人那里,讨些剩余的酒莱吃;没吃饱,又四处张望再去别处乞讨,这就是他吃饱喝足的办法。妻子回到家里,把情况告诉了妾,并且说“丈夫是我们仰望而终身依靠的人,现在他竟是这样!”说完就同妾一起嘲骂丈夫,在庭院中相对而泣,做丈夫的还不知道这一切,仍然得意洋洋地从外面回来,以骄傲的神色对待妻妾。
由君子看来,人们用来追求升官发财的方法,能使他的妻妾不感觉羞耻,不相对而泣的,实在是太少了啊。
【注】①良人,丈夫。
②蚤,同早。
③施,逶迤斜行。清钱大昕:“施,古斜字。”
④墦,坟墓。
⑤讪,毁谤。
⑥中庭,既庭中。
⑦施施,得意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