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霜雨雪伴着我,时间一年年过去了。
蒲河一年年朝着下游奔腾着。朵朵水花,在阳光下璀璨如雪。两岸生长着一丛丛的杂草。草丛里,有不少野鸟。蒲河里鱼儿游来游去。
这个小小的村庄就慢慢形成了。最初的时候,只有大奎和赵广福一家。后来,又慢慢地搬来了许多人家。老王家、老薛家、老李家……一个小小的村庄就出现在蒲河边上。为了方便,因为第一个搬来的人是大奎,他姓薛,因此人们把这个小村落叫做“薛家窝棚”。这里离蒲河也就二里多地。
凡是有人的地方,人就分出了三六九等。人多了,但是人的品性不一样。有的忠厚,有的狡猾,有的大方,有的吝啬,有的开朗,有的小气……
有的人土里刨食,靠种庄稼过活。有的人,脑袋瓜儿活络,不时地做一点儿小买卖。慢慢地,有钱的人家成了财主,自己家的地雇人种,自己不下地干活儿了。雇的人越来越多,地越来越多,粮食也多了,钱也多了。有的人,只靠自己的一身力气,只能是够一家人温饱。没有大富大贵的命。
一户姓王的人家,户主叫王德顺。就是一个爱跑外做买卖的人。几年间,他走南闯北,攒下了不少钱。又置房又置地。房子盖的很有气派。青砖瓦房三间,院子里铺上方砖,看上去干净利落。
俗话说,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
王德顺发了家,声名传出十几里,十里八乡都知道有一个王大户。家里特别有钱。
这就被一个人惦记上了。谁呢?杜立三。
这些年,乡下不太平。闹起来胡子。他们打家劫舍抢东西,抢钱,甚至还抢女人。
胡子就像蒲河边的草,一茬又一茬。胡子们也在黑吃黑中不断火并,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久而久之,胡子帮成了官府也浇不灭的一团火。官兵来了,他们就躲起来。官兵走了,他们就糟蹋百姓。
这其中有一股势力,胡子头叫做杜立三。
这家伙心狠手黑。老百姓都怕。晚上小孩子如果不睡觉,磨人,当娘的就会警告他:“别哭了,再哭,杜疤子来了,给你抓走。”杜疤子就是杜立三,因为她的脸上有一块疤了,人们背后里都叫他“杜疤子”。孩子听了,比老虎来了还管用,保准闭上了嘴,蔫蔫地睡觉。
这杜立三在这一带抢男霸女,无恶不作。王德顺挣了钱,盖起来高门大院,杜立三听说了,心里盘算着抢他一回。抢一回,也够弟兄们吃三年了。
王德顺压根儿也没想到,自己已经被人盯上了,他即将成为人家的“肉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