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周六教育局“送教”到镇上,全体教师都要去培训。
七点四十签到,有两位老师上课,一门数学,一门语文。作为语文老师必然要选语文课。
牛老师大概有50岁左右,不太会使用触屏电脑,加上课件内容较多,字显得很小。老师的声音很小,所讲的内容多是理论知识,所以听课的兴趣不大。
中场休息时,隔壁听课的同事跑过来告诉我们,她们老师讲的非常好,幽默有趣。于是我们准备换“场地”,去听数学课。
虽然才教两个多月数学,但是觉得数学要比语文好教多了,然而听了王老师的课,我才发现我那压根就不是上课。
2.
王林老师所讲的内容和牛老师一样,都是有关“有效教学”。这个专题的培训都不知听过多少遍了,可以说是老生常谈,但真正收获很少。以前在私立学校,每年学校都要花重金去请各种“专家”,但根本没什么效果,在场听课的大多各自玩手机,与其如此还不如给老师买几本书自己回来慢慢看就行了。所谓的培训,我都没多大兴趣。然而这堂数学课让我刮目相看。
王林老师的课之所以吸引我们,一方面是他理论讲的少,而教学实例非常的多。另一方面王老师总会穿插各种游戏,有他从其他老师那学来的,也有自己创造的。让我们在听课的过程中感受更多的乐趣。
(下课时太过激动,直接就把听课卡交了,忘了拍照,所记的内容也只能凭记忆了。)
3.
小学生容易将“周长”和“面积”弄混淆,王林老师以“大王叫我来巡山”这首歌为意境导入。沿长方形的对角顶点用波浪线将长方形划分成并不相等的两个部分,然后让甲、乙两只小猴子从A点出发,沿着弯路从两个方向巡山,然后让甲乙两个小猴子产生矛盾,引起学生的讨论,小猴子走的路一样吗?小猴子巡山的“地盘”一样吗?(ps:原谅我不会使用图标,数学问题用文字表述不清)
还有个案例是关于“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相交的问题”,这个知识点是在北师大四年级,刚好这学期我有教到这个知识点,当时校长刚好去听课,我在讲“相交和平行”问题时,就忘了强调“在同一平面内”。因为第一次教数学,无头无尾,我只能根据书本来教,书上没有强调,我也就不知道。但是后来我发现孩子们还是对“同一平面”不是很了解。今天老师刚好讲到这个问题,老师是以“虹桥机场两辆飞机差点相撞”这一事件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最后飞机没有相撞”,因为一架飞机起飞,它们就不在同一平面,就不会“相交”,也就不会相撞。
这样的设计让我们这群教师都兴趣盎然,更何况小学生呢?以学生熟悉的歌曲以及最新发生的新闻事件来导入数学课,这样不仅增加了趣味性,更重要的会让学生记忆深刻,这样的数学课怎么叫人不喜欢呢?
不仅如此,在讲课的过程中,老师还玩起了魔术,随机让我们抽张扑克牌,然后老师可以猜出你抽中的是哪一张,那一刻我们都惊讶了,有点看电视的感觉,只不过速度稍微比刘谦慢点。老师说他暑假学了一个多月,如果孩子们在数学课(无论哪门课)可以看到这样的魔术,是不是会兴趣大增?
4.
听了王林老师的课,让我想起曾经听过的任勇校长的讲座。任勇校长就是一位把数学课教的非常有趣的老师。他最擅长的是出谜语,犹记得他还为此出过一本书。不仅如此,他的藏书量也是惊人,他在书房装不下书的情况下,他将家里的储物间又改成了书房。任校长之所以能将数学课上的如此有趣,与他广博的学识是分不开的。
5.
数学课如此,其他所有课其实都是如此。怎样才能让课堂生动活泼?
首先,一定要多看书,看名师的教学案例,看理论知识。只有丰富的积累,才能信手拈来!
其次,要多动脑。两位老师之所以在教学中有很多新颖的想法,离不开反复地琢磨,对一个问题反复思考。上完一节课,要去想这节课上的怎么样?有哪些要改正的?有哪些优点值得表扬?
最后,要及时记录。当我们有想法,要把它写出来,长时间积累就一定能有所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