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阅读笔记:《我和你 人际关系的解析》第四章55-86页
这些结,即使轻如空气,也如钢铁的连接一般坚固
思维导图:
笔记摘录:
1.如果我们的依恋对象不可预测(有时候有回应,有的时候很疏离)或者,如果我们的依恋对象要求我们照顾她,我们也会变得对依恋感到焦虑,甚至可能被这种焦虑所缠绕,常常害怕被抛弃,总要寻找一个能在那里帮助我们的人。
2.儿童期的时候,他人是否在那里且对儿童有所回应呢?父母是否用要抛弃孩子的威胁作为规则的一种形式呢?
3.依恋的需求贯穿我们一生是健康的象征,而不是病理性的发展。
4.青少年的很多痛苦来源于对这个年代的依恋关系的反复无常和不可靠性的失望。青少年时期的伤害所带来的对信任和友谊的怀疑,可能会持续到成人期。
5.虽然我们必须被某个我们感觉足够强壮的人抱持,以防止我们坠落在地,我们也可能依恋某个虚弱的人。最重要的是他人的回应性,而不是回应的种类。仅仅知道有个人在情感上对我们有所回应,这本身就有所帮助。生命中如果没有这样的人,我们会感到无法忍受的孤独之痛。
6.依恋某个人就必然伴随着丧失之痛和遭遇悲伤的风险。
7.如果我们永不依恋的话,我们就永远不会被丧失或抛弃所伤,“我通常在人们离开我之前离开他们”,这是一个人出于对丧失和抛弃之感的恐惧说出的话。
8.抱持的自相矛盾之处在于,我们注定要坚持那些本身就没有根基的事情,依恋的自相矛盾之处在于我们必须依恋那些我们最终会失去的人。
9.回应性这一事实要比它的特点更为重要,即使是负性的回应,也比根本没有回应要好。
10.区别与关系的所有其他形式和维度,依恋要求另一个人的身体存在,我们依恋的那个人必须在某个地方“在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