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秦人来晋
公元前541年,虢地之盟后,赵武匆匆回到晋国。
此时,秦国的公子针来到晋国,寻求政治避难。一个秦国人来晋国,这是为何呢?
公子针是秦景公的弟弟,他很受父亲秦桓公的宠信。秦景公在位的时候,地位如同君王一样。
所以秦景公就很忌讳这个弟弟。公子针和他的母亲自然知道秦景公心中所想。
他的母亲就告诉公子针说:你最好不要离开秦国,否则你哥就会放逐你的。你就回不来了。
公子针一想那哪成啊,我不走,我非死在秦国不可。
于是带着一千辆车子浩浩荡荡就奔向邻国晋国。反正这排场,着实不想是逃命。
从秦国的都城雍都到晋国的绛城,在黄河上排列船只作为浮桥,每隔十里就有一批车辆,来回取礼物就有八回。
晋国的大夫司马侯看到如此的排场,调侃说:您的车就这么多了,全运来了?
回答说:这就很多了,如果少于这些,我靠什么见你呢?
公子针进见赵武。
赵武说:您打算什么时候回国啊?
公子针说:我害怕被国君放逐,看来一时半会是回不去,等着下一任秦国国君吧。
赵武说:秦国国君怎么样啊?
回答说:整一个无道昏君。
赵武说:那么秦国不就完了吗?
公子针说:那倒不会,一代国君无道,还不至于到绝境。哪个国家不是先祖披坚执锐地奋斗而成?还不至于一下子就灭亡。不过如果几代君王都荒淫无度,那就说不定了。
赵武说:那么说,秦国国君自己要灭亡咯。
公子针说:对。
赵武说:大约还能活多久呢?
公子针说:我听说,国君如果无道而粮食丰收,那么上天还没有急切要收他,估计还有五年吧。
赵武看着窗外的日影,喃喃自语道:早晨到晚上,样子都不一样,谁还能等五年呢?
公子针看着赵武沧桑的样子,急忙退出去。
对众人说:我看赵武要死了,作为晋国的正卿,一边虚度时间,一边急不可耐,看来活不了多远了。
2、历史转折
公元前541年,晋国和山戎国的狄人,打了一战。但是这场仗非常重要。
因为此战,晋国采用了完全不一样的战术。
将要开战前,晋国的魏舒提了一个建议,他说:他们是步兵,我们是战车,两军相遇,而地形险要,这个地形不利于战车行使,不如全部改为步兵。
步兵自然机动性较强,在地势险要的地方,是正确的战术。但是在春秋时期还是头一遭,我们前面讲的战争,都是由战车作为主导的,后面跟着步兵。一般而言,坐在车上的,身份尊贵,而后面跑的自然地位轻微。所以为了面子,实在没人想要改用步兵。
于是这次战争,魏舒开始改革,完全采用步兵。
他把五辆战车的十五个人改编为步兵三个伍。
这次改革自然一石激起千层浪,有人不愿意编入步兵,魏舒下令,斩首示众。
晋国的步兵方阵和狄人一照面,狄人一看,晋国怎么一辆车都没有,哈哈大笑。
但是没等狄人摆开阵势,晋军就已经压过来了,狄人没想到,被打的全军覆没。
这次战争给各国一个战争范例,就是以步兵为主战术。
3、子产来晋
子产被郑简公派来,慰问晋平公。因为晋平公此时身患疾病。
子产来到晋国,遇到叔向。
叔向问他说:寡君身患疾病,占卜的人说是实沈、台骀作祟,不知道这两人是谁?
子产说:从前帝喾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叫阏伯,小儿子叫实沈,他们俩住在山林中,不能相容。每天攻伐不止。帝尧很讨厌他们的攻伐,于是把阏伯迁移到商丘,用大火星来定时节。商朝人后来沿袭下来,所以大火星就是商星。而小儿子实沈到了大夏,用参星来定时节,唐国人沿袭下来,唐国人侍奉夏朝和商朝,后来唐国就被周成王所灭,灭了以后,就封给了唐叔虞,也就是晋国了。那么参星就变成了晋星,实沈也就是参星之神。
而台骀也有来历。从前少昊的有个子孙叫昧,是水官之长,生了允格,台骀。
台骀继承水官的官职,疏通汾河,让人可以安居乐业,颛顼因此嘉奖他,把他封在汾川。所以台骀是汾河之神。
但是啊,这些神灵并不危及晋侯的疾病。我听说,君子有四个时间。
早晨用来听取政事,白天用来咨询,晚上来确定政事,夜里来安歇身体。这样一来,可以有节制地散发体气,不让他有所阻塞,这样才能身体健康。否则,不理解事物的节度,恐怕体气阻塞在一起,就会生病。
我还听说,诸侯的妻妾不涉及同姓,因为近亲结婚对子孙不好。如果不知道妻妾的姓,就应该占卜。可是,我听说晋侯有四位妻妾,都是姬姓这恐怕不好吧。并且,晋侯整天在四位妻妾中流连忘返,耗尽了他的精气,所以就生病了。所以治病很简单,只要去掉四位姬姓女子,就可以了。
叔向听了,说:好啊,我都没有听过这种事情。
叔向出来,问郑国的子羽,说:公孙黑的情况如何?
子羽说:他啊,不能长久了。没有礼仪,还喜欢凌驾于人,仗着富有,轻视上级,看起来活不了多久了。
晋平公听了子产的报告,说:子产真是博学之人啊。于是重重地赏赐给子产礼物。
晋平公向秦国求取医生。秦国派了一个医生,叫医和给他看病。
医和说:晋侯的病已经没救了。因为,您亲近女人,纵欲无度,所以患上了蛊疾,这是被女色迷惑,这病就如同国家失去良臣,没治了。
晋平公说:您的意思是,寡人不能再接近女人了?
回答说:应该节制啊。就如同音乐,先王制定五音十二律,制定音乐,用来调和人的心灵。这全部取决于五音的和谐,否则五音过度,就会产生淫乱的音乐,君子是不听的。事情就如同音乐,一旦过度就应该停止。君子也是会接近女色的,但是他们是表示礼仪节度,而不是使得心灵淫荡。正如天有六种气象:阴晴、风雨、昼夜。这六种气象不能过度,否则,阴没有节制就是寒病。阳没有节制就是热病。风没有节制,就是四肢病。雨没有节制,就是腹病。夜里没有节制,是迷惑病。白天没有节制就是心病。亲近女人,应该在晚上,而不应该在白天,这是合当的。否则不分时节,不节制,自然就会产生百病了。
这段描写,就是中医基本思想。很多人觉得,这太不科学了。中医确实不是科学,他更接近于经验的积累。这导致中医是原始和幼稚,当然用纯朴更为准确。站在西医的角度看,中医的理论来不科学了,比如什么脾湿生痰、肺主皮毛,完全就是假想。但是这妨碍,麻黄、柴胡治好感冒吗?
所以我们可以看出,中医和西医的本质区别,并非是科学还是非科学。而是生存状态不一样,就比如中国古代总没有那么多糖尿病,总没有那么多抑郁症。
如果我们把疾病,分成两类,一类是本源性疾病。一类是文明化疾病。前者,无论东西方,无论古代还是今天,都会得,比如感冒。后者纯属“作孽”派生的,比如神经衰弱、精神分裂、大的瘟疫(瘟疫的广泛传播是城市化的产物,城市化程度越高,瘟疫的传播可能性越大,相反在小部落的群体,人口极少、密集程度低,瘟疫自然不会大规模爆发)、艾滋病等等。所以我们看出,前者的疾病,中医是能治的。后面的,不要说中医能不能治,西医对此都是束手无策。因此如果西医都治不好的病,基本上中医也没法治。
西医的快速发展是伴随工业化的进程的,一方面是科技发展。还有一方面是,疾病种类越来越多,疾病越来越复杂,你不得不形成科学的体系。相反,中国古代由于他的发展是停滞的,反倒无需所谓科学来维护自我的生存。
有人会反驳,现代医学的产生拯救了多少生命,难道不知道吗?
其实这种指责一点也没用,实际上现代医学害死了多少人又知道吗?古代的时候,压根就没有那么多人口,死亡人数能有多少?现代光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就有多少?
医和出来,遇到赵武。
赵武说:谁是良臣呢?
答:当然就是您了。您辅佐晋国八年,晋国没有动乱、诸侯没有不恭敬的。但是,臣子既然受到国君的俸禄,就应该为国君考虑。但是国君到了没有节制的程度,而得病。还有什么比这还大吗?
赵武说:什么是蛊?
医和说:这是沉迷惑乱所产生的,在《周易》里,女人迷惑男人,大风吹落山木叫蛊。
赵武说:好医生。
于是赏赐给医和一笔钱财。
4、莽莽九原
公元前541年,赵武在叔向的陪同下,一起去九原。
九原原来叫清原,晋文公的霸业在这里产生,赵武来到这里是凭吊晋国的先祖。
赵武来到九原的时候,已是秋季。秋季的和萧瑟的沧桑相得益彰。这个五十岁的中年人,现在已经未老先衰。
赵武看着红黄的秋季,在九原里,问了叔向一个问题:如果葬在这里的人能够复活,我应该与谁同行呢?
叔向有点惊讶,说:大概是阳处父吧。
阳处父是赵氏的恩人,要是没有阳处父的极力举荐,赵盾就没有在晋国政坛上露脸,或许就没有赵氏的辉煌岁月了吧。
赵武喃喃地说:阳子以清廉正直闻名,但是并不能让自己免除灾难,他的智慧不值得称道。
阳处父曾经留下一个成语,华而不实,就是形容其人的。
叔向听了,说:那么舅犯呢?
舅犯,又叫子犯,狐偃。跟随着重耳在外流亡,是晋国称霸的大功臣。
赵武听了,不以为然,说:子犯只懂得贪图自己的利益,不考虑和他共生死的君王的性命,不值得称道。
这件事情,是重耳将要进入晋国,子犯拿着玉璧投入黄河,逼迫重耳发誓,免除他的罪过。因为当年在齐国,在重耳不知情的时候,把重耳运出城外。
叔向看到,赵武否定了他的答案,于是默然不语,看着晚景逝去。
赵武转过头来,说:可能是随武子吧。他为国君谋利益,又能顾全自己的福利,既为自己打算,又不忘记自己的朋友。在他治理下,晋国贤臣济济一堂,而小人不会窃居高位。
随武子就是士会,赵武曾经评价过士会,认为他是“五朝元老”,治家有方,以贤治国,不会说言不由衷的话。
赵武为什么会喜欢士会呢?
这就要从士会和赵武的共同点说起了。士会的特点是贤能和谨慎。
当年下宫之难,是郤氏、栾氏一手策划的惨案。而唯独范氏没有介入。此外,士会本人极其谨慎,绝不介入卿族的内斗。这和赵武非常类似,与世无争。或许,赵武的性格就是深受士会的影响吧。
第二年,公元前540年,赵武盍然长逝。
说起下宫之难后,赵武重新继承赵氏。
公元前576年,晋厉公为赵武举行弱冠之礼。
典礼结束后,赵武拜见,当时八卿。
首先拜见栾书,栾书说:哎呀,潇洒,以前,我和令尊一起工作,但是他有点华而不实,你可要努力啊。
然后拜见荀庚,荀庚说:漂亮啊,可惜我老了,不能看到你的将来了。
然后拜见士燮,士燮说:你要谨慎啊,自古以来贤人受宠后,会更加警惕,而小人,恃宠而骄,则是常态。
然后拜见韩厥,韩厥告诫他说:弱冠以后,你就是成年人了。成年人要多和善人交往,这样坏人就不会影响你。一定要时常审查自己啊。
对赵武的评价,最好的就是当时人评价
师徒不顿,国家不疲,民无谤言,诸侯无怨,天无大灾,子之力也。
至于这种做法在国家的发展到底是优是劣,实难预料。
有人说,赵武死的时候不过五十岁,当年晋文公即位的时候也是同样的年龄,为什么两人的行为处事完全不一样呢?
因为时代不一样,重耳即位的时候,贤臣辅佐,晋国的实力还是潜藏。但现在的晋国是怎么样?
当年李鸿章写了两首诗,表明心迹。第一首
丈夫只手把吴钩,意气高于百尺楼;
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
到了晚年写了一首诗
劳劳车马未离鞍,临事方知一死难。
三百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残。
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
海外尘氛犹未息,诸君莫作等闲看。
第一首诗,豪气干云,写于年轻之时,和国家一样,清朝刚刚被迫打开国门,虽然很惨,但是还是有希望。后一首诗,无尽沧桑,写于晚年,辛丑条约以后,清帝国已经完全没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