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本质上就是研究稀缺条件下人们如何做出选择以及这些选择如何影响社会的科学
为什么聚会中大家喜欢用很大的声音说话?
为什么婴幼儿安全座椅只在汽车有,飞机上没有?
为什么国会禁止香烟商在电视上打广告其实帮了香烟商?
读了《微观经济学原理》后,陡然发现很多社会现象都可以通过经济学中的模型得到一定的解释。
现在博弈论被炒得很火,很多领域都有各式专家把博弈论在其专业用的风生水起讲的唾沫横飞。其实博弈论最早是数学家约翰纳什在50年代提出来的针对经济学的理论。个人对其中设想的囚徒困境挺感兴趣的。如果你处在与世隔绝的情况之下,而且你只有一个伙伴,你们的生死都系于一线而且可以维持生命的补给又不足时你会如何抉择?合作抑或背叛?如果有过这种经历,相信你会对这个理论的理解将更为深刻。当下不少描绘一小群人处于隔绝系统下的求生故事的书籍和电影大抵都有或明或暗的囚徒困境概念的影子。
我们从事的种种生产活动,应该说都是为了寻求利益最大化。这里的利益并不仅仅只指经济利益,或许用“满足感”这个词更为恰当一些,边沁尝试对欲望的度量进行量化的分析,但是即使今天,人类的技术水平也无法满足这一要求。
人是感情动物,很多时候做出的决策往往以经济学家的眼光看来其实是不理性的。最为明显的事实之一恐怕就是沉没成本对人决策的干扰。我们每天都在进行各种决策,或大或小。有时候,会陷入这样的困境:对一件事前期已经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精力财力,但是越往后越发现这件事的成功概率极小甚至一开始就是自欺欺人的自认为有成功的可能性,理智告诉我们,这个时候应该果断放手,但是往往可能因为不甘心已经付出的沉没成本或者心存侥幸,而继续坚持。实际情况往往是机会成本继续递增而机会收益继续递减,从而陷入更大损失的泥淖之中不可自拔。
今天我们这些青年学生的发展到底是要全面还是要专攻?其实说到底,就是一个专门化的问题,专门化使个体具有比较优势,也就意味着其实很多事情你没有必要亲力亲为。
有需求有供给就有了市场,当大家都希望买到或者希望出售的时候,个体之间不可避免的会产生竞争。而往往现实条件下,完全竞争不太可能存在,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壁垒存在。在一些特殊行业往往逐渐形成垄断、寡头和垄断竞争条件下的不完全市场。像固定成本高、可变成本低的软件行业就是具有显著的规模经济的特征的。
有时候我们的行为往往会对他人产生一些我们主观上不希望发生的收益或者损失。譬如,你在寝室打开电脑的外放音和朋友视频聊天或者玩游戏,其实对舍友是一种负外部性;你在为自己走出寝室去拿外卖的时候顺便拿回来舍友的外卖对他人而言是一种正外部性。如果不想给人没有教养的感觉,对自己行为的外部性多加考量,恐怕还是很有必要的。
在影响我们做出正确决策的诸多因素中,信息恐怕是一个不可小觑的关键因素。信息往往存在不对等性,而在我们搜寻信息的过程中又往往隐含着赌博的风险,就像你在和人讨价还价时,实在很难预知对方的保留价格而在不搞砸买卖的情况下获得最大利益。
《原理》中最后的一些内容可能会让人感到小小的沮丧,因为它认为公共品其实是无效率的。追求人人平均或者天下为公,其实不太现实也不符合客观规律。就像公共土地上的森林很快会被砍光,公海的鲸鱼有灭顶之灾,全球环境问题虽然很严重但是其实每个国家都不太愿意自己付出巨大努力而让其他国家搭便车。
所有人拥有的,其实谁也不拥有。
2014/11/30 夜
于华中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