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八月二十七日,郭威抵达大梁,入宫晋见,皇帝慰劳他,赏赐金帛、衣服、玉带、鞍马,郭威推辞说:“臣接到命令,超过一年,仅攻克一城,何功之有!况且臣将兵在外,维持京师治安、供应前线军队、让士兵们不缺粮食,都是诸大臣居中之力,臣岂敢独享此赐!请赏给群臣。”朝臣们又建议给郭威加领节度使,郭威推辞说:“杨邠官位在臣之上,也没有兼领节度使。况且我是帷幄之臣,不能跟史弘肇相比。”(杨邠和郭威都是枢密使,在宫内办公,所以叫帷幄之臣。史弘肇掌管侍卫兵,有符节。)
九月二日,遍赐宰相、枢密使、宣徽使、三司使、侍卫使九人,与郭威赏赐一样。皇帝要特别加赏郭威,郭威推辞说:“运筹策划,出于庙堂;发兵运粮,出自籓镇;暴露战斗,在于将士;而唯独归功于臣,臣何以堪之!”
九月五日,加授郭威兼侍中,史弘肇兼中书令。
九月十一日,加授窦贞固司徒,苏逢吉司空,苏禹珪左仆射,杨邠右仆射。诸大臣议,以朝廷执政大臣普遍加恩,恐怕籓镇节度使们失望。九月十五日,加授天雄节度使高行周守太师,山南东道节度使安审琦守太傅,泰宁节度使符彦卿守太保,河东节度使刘崇兼中书令。九月十九日,加忠武节度使刘信、天平节度使慕容彦超、平卢节度使刘铢都兼侍中。九月二十一日,加授朔方节度使冯晖、定难节度使李彝殷兼中书令。冬,十月三日,加授义武节度使孙方简、武宁节度使刘赟同平章事;十月十三日,加授吴越王钱弘俶尚书令,楚王马希广太尉;十月十七日,加授荆南节度使高保融兼侍中。
有人评论说:“郭威不专有其功,推辞以分给别人,诚然是一件美事。而国家爵位,因为一人立功而遍赏天下,岂不是太滥了吗!”
24、
吴越王钱弘俶招募百姓开垦荒田,免税,由此境内没有弃田。有人建议调查漏报户口的男丁,以增加赋税,并举荐自己主掌这项工作。钱弘俶把他绑到都城城门前公开杖打。国人都喜悦。
25、
南楚静江节度使马希瞻因为兄长马希萼、马希广交争,屡次遣使谏止,不听。马希瞻知道家族终将倾覆,背上长疮,十月十八日,去世。
26、
契丹入寇河北,所过之处,烧杀抢掠,节度使、刺史各自婴城自守。契丹游骑兵抵达贝州及邺都北境,皇帝忧虑。十月二十日,派枢密使郭威督诸将抵御,以宣徽使王峻为监军。
十一月,契丹听闻汉兵渡河,于是撤退。
十一月十二日,郭威军抵达邺都,令王峻分军前往镇州、定州。
十一月十九日,郭威抵达邢州。
27、
南唐兵渡淮河北上,攻正阳。十二月,颍州将领白福进击败南唐军。
28、
杨邠为政苛细。当初,邢州人周璨为诸卫将军,被罢免后,生活没有依靠,跟从王景崇西征,王景崇叛变,周璨就做了他的军师。杨邠上奏说:“那些前朝所任命的官员,喜欢煽动籓臣,应该把他们全部遣送京师。”既而四方云集而来,每天拦在宰相马头前求官。十二月二十二日,杨邠又上奏说:“前朝官员应该分别居住在两京,等有缺额时再补授官职。”如此来回折腾,很多人流离失所。杨邠又上奏说:“行道往来者,都提供过所。”既而各地官府衙门挤满了这些人,大为扰民,于是停止。
29、
赵晖急攻凤翔,周璨对王景崇说:“公之前与李守贞、赵思绾相表里,如今二镇已经平定,蜀儿不足为恃,不如归降朝廷。”王景崇说:“你说得对,我仔细想想。”过了几天,城外进攻转急。王景崇对其党羽说:“穷途末路了,我必须采取紧急措施。”于是对部将公孙辇、张思练说:“赵晖精兵,多在城北,明早五鼓前,你二人烧城东门诈降,但不要让敌人进城,我与周璨以牙兵出北门突击赵晖军,就算无成而死,也好过束手待毙。”二人都说:“好!”
十二月二十四日,天色未明,公孙辇、张思练烧东门请降,而军府衙门也燃起大火。二将派人去探察,王景崇已与家人自焚了。周璨也向朝廷投降。
30、
十二月二十八日,密州刺史王万敢攻击南唐海州获水镇,摧毁残破。
31、
本月,南汉主刘弘熙进入英州。
32、
本年,南唐泉州刺史留从效的兄长、南州副使留从愿,毒杀刺史董思安,取而代之。南唐主不能控制,只好设置清源军于泉州,以留从效为节度使。
资治通鉴卷第二百八十九
后汉纪四
公元950年
共1年
隐皇帝下
乾祐三年(公元950年)
1、
春,正月九日,加授凤翔节度使赵晖兼侍中。
2、
密州刺史王万敢请求增兵以攻唐。皇帝下诏,任命前沂州刺史郭琼为东路行营都部署,率禁军及齐州兵前往。
3、
郭威请求挥师向北,推进到契丹边境,皇帝下诏制止。
4、
正月二十八日,朝廷遣使到河中、凤翔收葬战死及饿殍遗骸,当时有僧人收集了二十万具尸骨。
5、
南唐主听闻汉兵尽平三叛,撤销李金全北面行营招讨使职务。
6、
南唐清淮节度使刘彦贞多敛民财以贿赂权贵,权贵们争相赞誉他。在寿州多年,担心被调走,想要制造一点警急局势,以巩固自己位置,于是妄奏谎称汉兵将大举南伐。
二月,唐主李璟任命东都留守、燕王李弘冀为润、宣二州大都督,镇守润州,宁国节度使周宗为东都留守。
7、
朝廷想要将各籓镇节度使对调,正好他们纷纷请求到京师参加嘉庆节(皇帝生日)上寿,朝廷一律批准。
8、
二月六日,郭威巡行北部边防完毕,南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