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喧闹的城市里,找一处安静的地方做衣服,希望我做出来的衣服可以打动你内心的某个地方,这就是‘某地’的理念。”初次和某地中国风的掌柜卫万荣聊天时,他不经意间流露出来的淡然,让我为之动容。很难想象,说这番话的男人不过才29岁而已。虽然只有29岁,但卫万荣说,他已经做了12年的衣服了。
我对中国风服饰的了解缘起于范冰冰的秀场礼服:大面积的团龙、鲜明的亮黄和正红色、极致奢华的刺绣和亮片,繁花似锦,琳琅满目。当我看到“某地中国风”的服饰作品时,有那么一刹那的思维停顿,如此“素”的衣服真的是中国风吗?
当我向卫万荣表明疑惑后,他没有急着解释,而是给我讲了一个故事。他说,小时候喜爱读武侠小说,醉心于江湖侠客的洒脱和泰然处之,后来才明白,我所喜欢的不过是身体与心灵的自由轻松。如果身着华美璀璨的衣服,何来洒脱和自由呢?
“某地中国风”服装,除了斜襟和简单的盘扣设计外,几乎没有其他的装饰。卫万荣认为,最好的中国风款式不是做加法,而是尽量做减法,繁复的工艺会破坏衣服素简风格。好的衣服已经不单纯是一件装饰身体的物品了,它可以帮助你认清住在心里的自己,看到自己的困惑,也看到自己的喜悦,它可以让你倾听到自己内心最深处的声音。
在服装色彩处理上,大部分的服装都采用浅咖、熟褐、冷灰等低明度、低纯度的色系。在面料选择上,以棉麻等天然材质为主导,因为取材的天然性,衣服呈现出自然肌理感,保留了衣服本身所具有的美感。
在“某地中国风”展出的作品中,我已然感悟到卫万荣创作所追寻的境界,乃是创造一种对自然本真素朴的静观,又具有随性、质朴的品性和态度。单一的色调,流畅的线条,他的一针一线都传达出一种思想——自然美感与心性修养的理想结合,这或许就是传统底蕴下的初始记忆。
和卫万荣聊天时,总觉得我面前的人不是一个“85后”的青年,而是一位活了好几个世纪的灵魂使者。他的“低调含蓄”传承了东方人不事张扬的个性;他的“禅意美学”与庄周“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同宗同源。这种“轻物质 重精神”的衣服理念,何尝不是在这个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下,我们应该追寻的精神底蕴呢?
在整个采访过程中,卫万荣几乎都是淡然处之的,唯有在谈到衣服细节的时候,他表现出少有的激动。
在制衣的过程中,哪一个环节是您最喜爱的?当我问到这个问题时,他几乎是脱口而出:盘扣。他说,盘扣是经纯手工盘制而成的,要结合盘、缝、包、缠、配色、拼接等多种技巧于一身。盘制时要做到圆润饱满有劲道,否则,盘扣就失去了它的意蕴和格调。在制作过程中,缝制盘扣也是至关重要的,针码大小要统一,针与针之间的间距也要统一,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它的精致。
我想那一分激动应该是他发自内心的热爱体现,当他回忆盘扣制作过程时,眼神里流露出来的温柔,便是对中国风服饰执念的热爱吧。
小小一枚盘扣都蕴藏了如此复杂的工艺,一件中国风的衣服又该凝聚制作者多少心血呀!当我了解了衣服制作的流程后,再看那一件件素雅灵动的衣服,仿佛衣服也拥有了生命力一般,一针一线间都流淌着美感与禅意。
“安静地做衣服,做安静的衣服。”在采访过程中,这句话是卫万荣提到次数最多的一句话。12年的打磨,让他从一个毛头小伙变成了一个独当一面的掌柜。我问他,现在已经是掌柜了,还会亲手做衣服吗?他没有一丝犹疑:“当然会了,我亲手做一件衣服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我们的衣服一直都是我亲自设计打版的,我们对待每一款衣服的态度,都如同对待自己孕育的孩子一样。”那双诚恳的眼睛,让我对“手艺人”这一名词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卫万荣说,他心目中的“工匠精神”,就是一心一意地做好一件事情。很朴素的一句话,但却能直抵我们的心灵深处。被媒体大肆渲染的工匠精神,其实就是用心地重复。可是放眼望去,能真正做到“工匠精神”的人又有多少人?在卫万荣的身上,看不到现代都市人惯有的浮躁,他的淡然是十二年如一日执着的沉淀,亦如他所制作的衣服一样:安静而美好,简单并纯粹。
“现在人们活得太累,不停地表述,不停地前行,似乎早已忘了沉淀我们的生活,让它滤去浮躁,重新变得安静。人们也几乎忘记了静坐,听听来自内心的声音,那才是我们想要的生活状态。”这是卫万荣朋友圈里的第一条内容,我想,这也是他对中国风服饰的理解,对“禅意美学”的理解,对生命本真的理解。
(本文为董小姐原创,转载请联系作者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