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之后,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中先后出现了三位杰出的首领:尧、舜、禹。尧年老了,大家举荐有才德的舜继承帝位。后来,舜又采取同样的办法,把帝位让给了治水有功的禹,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尧舜禅让”。具体故事是这样的:
尧就是唐陶氏,名放勋,后世也称唐尧。他仁爱厚德,被推荐为黄河众部落联盟的首领。尧在位时,实施仁德之政,深受百姓拥戴。年老后,尧问四方首领:“我在位已经七十多年了,你们有谁可以接替我的职位吗?”,四方首领都答道:“我德薄,会辱没了首领之位。”尧又问:“那你们举荐一位厚德之人吧”。四方首领一致举荐了虞舜。
虞舜又名重华,父亲瞽叟是个瞎子,舜的母亲去世后,瞽叟娶了一个后妻,生了个儿子叫象。象骄横自私,曾多次联合父母欲害死舜,舜每次都机智避过险情,依然恭顺地侍奉父亲。四方的百姓认为,其父如此横蛮、其母如此险恶、其弟如此乖张,舜都能和他们和气相处,恭顺谦让,必定是孝德醇厚之人。
尧决定考验观察一下舜,于是把两个女儿嫁给舜,观察他如何治家,又让九个儿子与舜共处,观察他怎样处世。舜住在妫水湾里,居家十分谨慎,从此,尧的两个女儿遵守礼节,恪守妇道,尧的九个儿子更加亲爱和睦。
舜在历山耕种,历山的人们不争田界;舜在雷泽捕鱼,雷泽的人们都让出自己的住所;舜在黄河岸边制作陶器,黄河沿岸生产的陶器没有劣质货;舜居住的地方,一年后成了村落,两年后成了城邑,三年后成了都市。
尧任命舜为司徒,舜慎重推行五教,百姓咸从;尧又命舜总领百官,百官从此做事井然有序;尧让舜主持接待八方宾客的事情,舜流放了四个态度恶劣的接待官员,从此,接待宾客的官员也都庄重和睦了。最后,尧又命舜进入山林川泽做事,虽然刮风下雨,但舜总是镇定自若,勇敢无畏,没有迷路,也没有误事。
尧去世后,舜想让尧的儿子丹朱继位,自己便到南河的南岸躲了起来,但是,四方部落首领不支持丹朱,只支持舜。舜最终只能回来继承了部落联盟的首领职位,这就是历史上所说的尧禅让于舜。
舜即位后,通过部落联盟的会议,设立了九种职位,让”八恺”管理教化,“八元”管理土地,“伯夷”管理祭祀,“契”管理民众,“皋陶”管理刑罚,“伯益”管理山林川泽等等。舜每三年考察一次百官的功绩,根据考察结果决定其升降。
舜有个儿子叫商均,品行也不好,所以舜老了以后,效仿尧,把位置让给了才德都很高的禹,这就是舜禅位于禹的故事。
后来,禹的儿子启打破了禅让制度,通过武力镇压,自立为帝,并建立了夏王朝,开启了家天下的统治。
对于“尧舜禅让”问题,还存在一些传说或争议,《竹书纪年》记载:“尧老德衰,为舜所囚,舜还囚尧之子丹朱,使其父子不得相见。”《汲家竹书》也说:“舜囚尧于平阳,取之帝位。”另外,还有禹逼走舜和商均而自己继承帝位的传说,这些记载都是说,舜篡尧位,禹篡舜位。还有一种说法是,禅让制度是远古时期,老人自死传统的产物。
人类社会早期部落联盟首领是以推选的方式产生的,这是事实。但是尧舜禅让的真相到底是什么,现在已经很难去考究。
人们更多愿意接受尧舜禅让,而不是舜禹篡逆。原因是在古代,远古时代的人物是高高在上的道德楷模,远古时代的生活是文人学士心中的精神高地与情怀寄托。人们世代创造着,完善着这块精神高低,不容一丝一毫地亵渎、玷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