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教的是两位数乘以一位数。
课一开始,孩子们非常踊跃,想出了各种方法来解答问题。
当讲到15✖️3的时候,因为这是新授课,我故意卖了个关子:“15✖️3这样的题目我们还没学过。可不可以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呢?”
孩子们一听,个个抓耳挠腮。
不一会儿,小烽试探性地问:“可以把15拆成9和6吗?这样我就会算了。”看着他那不自信的样子,犹如刚想出洞觅食的小松鼠,试探性地东瞅西望。
“当然可以,你说说,打算怎么做?”
有了我的肯定回答,他就像士兵接过将军手中的钢枪一样,顿时信心满满,胸膛挺得笔直:“那就简单了,3✖️9=27,3✖️6=18,18+27=45”。说完,一脸得意,眼晴向四周环视,等着同学们的掌声。
“他回答得好不好?要不要来点行动表示一下?”我大声地说。“啪啪啪⋯一连串的掌声不绝于耳。”掌声给了小烽极大的信心,胸膛挺得更直了。
一声巨雷响,顿教百花开。
没等掌声停歇,孩子们高举小手,好似那雨后春笋,个个蠢蠢欲动:有的说可以把15拆成5和10;有的说可以拆成7和8;有的说可以拆成10和5;有的说可以拆成11和4;还有的忍不住了,一下子说了好几个,可以拆成12和3,13和2,14和1。
面对孩子们的脑洞大开,我由衷地高兴。
紧接着我抛出了第二个问题:“有这么多的拆法,哪些方法才能使你很快地算出答案呢?”
问题又把孩子重新带入沉思状态,课堂瞬间安静下来。
这就像夏天遭遇阵雨的铁皮屋顶,来时噼啪作响,阵雨一过,又马上恢复了之前的宁静;又像是被吹皱的湖面,风去无痕,水波不惊。一两分钟的静默之后,底下开始有了骚动,恰似微风吹过林间沙沙作响。不一会儿,一双双小手就像春天钻出地面的新芽,刚还是星星点点,转眼间就有燎原之势。
有的说拆成7和8很快就能算出来。3✖️7=21,3✖️8=24,21+24=45;有的说拆成5和10也行。3✖️5=15,3✖️10=30,15+30=45。
“那拆成11和4怎么样呢?”我追问到。
“这就有点难了。”小机灵刘涛马上说
“像7和8,9和6,10和5这些数,我们用乘法口诀就能直接算出来,可是像11和4,12和3,13和2,14和1这样拆法,没有乘法口诀可以用,所以不能很快算出来。”
面对刘涛同学的超强逻辑与口若悬河,我简直佩服得五体投地,忍不住给了他一个大大的赞。孩子们很合时宜地鼓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日常学习中,当我们遇到新的问题,不防换一下思路,想一想能否转化成我们所熟知的知识再加以解答。这也是我们数学上重要的思考方法:转换思维。有了这一思路,再难的问题我们都能给它一一分解,直至迎刃而解。我想,今天同学们不但懂得了如何算十几乘以一位数的计算题,更重要的是懂得了如何去思考问题。而这才是我们最大的收获。”我及时总结到。
孩子年龄还小,可他们的想象力丰富。他们的小脑瓜里藏着无数的宝藏,等待我们去挖掘。只要放飞他们想象的翅膀,再给予适当地引导,恰当的鼓励。那么回报你的往往会有意外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