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互联网产品在互联网上生长。这叫好比小米手机在最开始的时候,会征集用户的需求,去修改自己的产品。
这就是迭代。
迭代就是小步快跑,把最内核的部分先放出来,不断优化、小范围试错。
对产品经理人而言,版本规划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判断一个产品经理是否厉害,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判断他设计的产品第一个版本有多简单、直接、切中要点,能不能直指人心。
但实际上为什么很多产品经理要把产品的第一个版本设计得那么复杂?因为他们不自信。
他们对“我只要做强哪个点,用户就必然买账”没把握,而希望在一些附加的功能点上,寻找心理依靠。
就比如现在的微信可以订酒店,支付水电费,购买电影票等等,我们觉得这一切都是天经地义。但实际上,它也是从非常简陋的版本,一个非常小的内核开始,一点一点迭代,成为了今天的样子。
微信在2011年发布的时候,比小米的米聊晚两个月,当功能都差不多,定义为熟人间通讯工具。在这之前微信一直是赶追米聊的。
但是,微信2.0的时候很快就追上了米聊,并从此将米聊远远甩在后面。
为什么?抛开前端体验,就系统能力而言,微信的运维能力比米聊强太多。
微信赢米聊,仅仅是靠系统能力吗?绝不仅如此。
迭代中,重要的是次序,前一个动作是后一个动作的预动作。
微信2.1版本里添加了一个新的功能,叫做“好友验证”。2.1版本之前,都没有好友验证。随后2.2版本推出一个核心功能,叫做“查看附近的人”。
戏剧化的是,微信发布“查看附近的人”功能的同一天,另外一款和它一模一样的产品在苹果的App Store上线了,这款产品叫陌陌。
陌陌和微信在同一天开始,基于位置的陌生人语音社交。 米聊就此止步于熟人社交,直到很长时间之后才打破这点,但那时大势已去。
米聊的系统能力弱于微信,陌陌难道好吗?当然不。运维能力不足、代码效率差的问题,陌陌在初期其实也遇到了。
但是在陌陌系统崩溃之后,服务器正常运转时,那些饥渴的用户又回到这里并没有丢失。这是因为为了寻求某种满足的人,陌陌能提供确定性的满足。
虽然小米手机年销售几千万台,几年下来应该累计了几亿小米手机的用户吧,而每一台手机上都内置了米聊,但米聊用户非常少。 这就叫“有入口,没场景”。也就不一定会产生流量。
是去连接广阔的陌生人,还是提升与熟人沟通的效率,这是微信与米聊的区别。
微信的3.5版本,与陌陌也拉开了差距。3.5版本的微信先做了功能前置,加了“扫描二维码”;3.6版本的微信加了“微信公众号”。
从3.6版本开始,微信与陌陌开始走向不同的道路。陌陌继续连接陌生人,而微信选择去连接线下更多的内容与商业,去连接广阔的物理世界。
3.6版本的微信,赢了米聊与陌陌,但依然是一个通讯工具。但微信没有止步于此,它继续迭代和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