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系统世界观:微信、米聊、陌陌
第15讲笔记:
迭代是什么意思?迭代就是小步快跑,把最内核的部分先放出来,不断优化、小范围试错。我有个说法:让互联网产品在互联网上生长。
1. 产品设计要直指人心
版本规划能力是产品经理的重要能力。
我常常听某个产品经理,非常有激情地介绍自己规划的产品,无比复杂。判断一个产品经理是否厉害,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判断他设计的产品第一个版本有多简单、直接、切中要点,能不能直指人心。
为什么很多产品经理要把产品的第一个版本设计得那么复杂?因为他们不自信。
他们对“我只要做强哪个点,用户就必然买账”没把握,而希望在一些附加的功能点上,寻找心理依靠。这种产品天生没劲,怎么可能意外爆发。
2. 系统能力让微信赢了米聊——微信的迭代过程。
微信是从非常简陋的版本,一个非常小的内核开始,一点一点迭代,成为了今天的样子。
微信是腾讯在2011年1月发布的一款产品,比小米公司的米聊晚两个月。微信的1.0版本基本和米聊一样,应用场景定义为熟人间的通讯工具,刚上线时只有四个主要功能:
• 导入通讯录;
• 发送信息;
• 发送图片;
• 设置头像和微信名。
备注和黑名单功能是在微信的1.2版本才加入的。微信的1.0和1.1版本时,加好友是不需要备注的,因为我不会加陌生人,这里只有我特别熟的朋友。
微信2.0版本时,微信用户有400万,而米聊有1000万。所以在微信1.0的时代,不管是功能上还是用户数量上,微信一直在追赶米聊。微信2.0的时候很快就追上了米聊,并从此将米聊远远甩在后面。
为什么?抛开前端体验,就系统能力而言,微信的运维能力比米聊强太多。
张小龙在做微信之前,做了十年的腾讯邮箱,那是全国最大的邮箱服务平台。它有一个很强的功能是超大附件,要有强大的服务器功能保证,超大数据定点传输中负载均衡,系统不崩溃。
微信的背后有数十万台服务器支撑微信的数据流量。这样的系统能力建设,对于腾讯这样的公司是天然的。而创业初期的小米,根本不可能囤积那么多的设备去提升米聊的性能。
所以两个前端体验基本一致的产品,你用微信,永远都会觉得很快,而米聊有时会慢、会卡,偶尔会系统崩溃。两个产品的区别在这里就开始拉开了。
3. 微信、陌陌、米聊的不同路径
微信赢米聊,仅仅是靠系统能力吗?绝不仅如此。迭代中,重要的是次序,前一个动作是后一个动作的预动作。
微信2.1版本里添加了一个新的功,叫做“好友验证”。2.1版本之前,都没有好友验证。随后2.2版本推出一个核心功能,叫做“查看附近的人”。
戏剧化的是,微信发布“查看附近的人”功能的同一天,另外一款和它一模一样的产品在苹果的App Store上线了,这款产品叫陌陌。陌陌和微信在同一天开始,基于位置的陌生人语音社交。
米聊就此止步于熟人社交,直到很长时间之后才打破这点,但那时大势已去。
再一个,产品经理的个人经历,心理诉求,微观体感也决定了产品的迭代的优先级和选择。
比如,在米聊上,你发了一个信息会有信息状态,如果对方读了就会从“已发送”改为“已读”。而微信没有这个设置,为什么?腾讯的高层为了这个点,讨论了好几天,最后还是觉得,这一点点功能会给对方心理压力太大,还是决定不做。
“在万物互联的未来,到处都是屏幕,到处都是网络连接的入口。入口不是场景,能触发情绪才是。”米聊的例子,就印证了入口不是场景,不一定产生流量。
米聊就说到这里,我们接着说和微信的“查看附近的人”同一天上线的陌陌。曾经陌陌流量过大,导致宕机3天,服务器瘫痪。但是3天之后,服务器一旦再次运转,那些饥渴的用户瞬间回到这里,并没有流失。为什么?对于寻求某种满足的人,陌陌能提供确定性满足。
本讲小结
是去连接广阔的陌生人,还是提升与熟人沟通的效率,这是微信与米聊的区别。
微信的3.5版本,与陌陌也拉开了差距。3.5版本的微信先做了功能前置,加了“扫描二维码”;3.6版本的微信加了“微信公众号”。从3.6版本开始,微信与陌陌开始走向不同的道路。陌陌继续连接陌生人,而微信选择去连接线下更多的内容与商业,去连接广阔的物理世界。
3.6版本的微信,赢了米聊与陌陌,但依然是一个通讯工具。但微信没有止步于此,它继续迭代和蜕变。
微信的迭代其实有两个价值:
• 对外部,可以快速得到用户的反馈,让用户反馈去驱动产品;
• 对内部,建立了开发团队的节奏感和确定性,每周都有新版本。
第15讲心得:
1. 迭代是互联网产品在互联网上的自生长,对内对外都是必要的。本人对这一点认识不足,之前偶尔有把迭代看成负担的时候,因而感觉心理压力过大。
2. 要先把内核放出来,这个内核简单直接,直指人心,必须可以打到用户的痛点or爽点or痒点。
3. 不能憋大招,自古长考出臭棋。
4. 节奏感,就像心跳一样,心跳规律有力,就可以带动一切可以带动的资源,进行良性配置,稳步前进,把竞争对手甩开。
5. 系统能力,做产品不是一个点的战争,而是线面体的比拼。微信背后站的是腾讯,是小龙对系统架构超强的控制力,是腾讯对海量天量数据承载能力。
6. 说说我对米聊标识信息状态功能的看法,如果对方读了就会从“已发送”改为“已读”。之前第一次用的时候,觉得很贴心。但是细想的话,好处的背后,给接收方和发送方都施加了心理压力。尤其是对接送方,直接推到了一个非常被动的位置。对于那些我不喜欢,不想马上回复的消息,“已读”就代表出卖了我的状态,我连一个装着没看见的权利都没有了。而对于发送方,一旦看到“已读”,但是接收方又不回复的情况,就会开始各种胡思乱想了。所以感谢微信没有添加这个功能。但是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在to B的细分场景下,这个功能是可以有的。比如滴滴,跟司机之间的消息传送。我只需要知道司机“已读”了我的信息,我会感觉更安心。反之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