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听《罗辑思维》的60秒音频,说到知识,推荐了一片文章,《2017,你才是事情的真正主角》,和菜头写的。被这标题所俘获。
说了很多,大概意思是,知识不是你知道了什么,记住背诵了什么,而是在这个前提下去身体力行的做了什么,就是把已经内化的知识外化,把知道的理解到的表现出来,去实践,去验证,去检验自己所拥有的会背的知识,然后自己体会到的理解到的领悟到的,那才叫知识!
啰哩啰嗦一大堆,孔子他老人家一句话就说明白了,“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学到的新知识听到的新观点,在合适的时候合适的地点去实践去操练,这不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么?为啥愉快呢?因为有了更新的知识有了更新的体会和领悟。
这让我联想到“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良种粟”这句话,中国人对知识的看法是功利的。“学而优则仕”,古代和现代人对于知识的态度没有多大的区别。这个‘功利’没有感情色彩的意思,是个中性词,意思是有用的,对人是要有好处的,是从知识那边要得到点什么,或者通过知识要得到点什么不可,否则那就不是知识了。
社会上大抵也是以‘有用’的知识为主,叫人理财的、社交的、管理的、学习的等等,都是从人的实际需求出发而写的书。但这样的书真正能有多大作用呢?我是做销售的,以前读过什么做销售就是做渠道,什么销售就是搞关系等等,看过之后觉得讲的太空泛太大二不当,就直接放一边或者当垃圾买了。
没有亲自的去见几个客户,从中总结自己的不足,哪些地方需要提高,反思整个过程从前期准备客户资料,中间见面谈话过程,后面的售后服务等等来的直接,来的明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认为做销售,做好自己,以自己的价值观和公司产品价值观,服务好客户。为客户带来价值的同时也为公司和自己带来价值创造利润。
自己,自己的价值观不是看几本书就能提升和解决的,这是在自己每天的点点滴滴之中形成的。关键是要塑造自己的三观。其实,我还是主张多读人文类的书籍,古今中外哲学、社科类、艺术类等,把自己变成一个有用的人有趣的人。就像《天龙八部》中的扫地僧所说那样,每学一项少林绝技(少林有72项绝技),都需要心经来驾驭自己的内心,才能达到平衡。学习了那么多实用的知识需要人文知识来驾驭。还是说到知识,主题是知识,今天的知识主要还是通过书本来获得。书要看经典的书,经历过时间洗礼的书,大家推荐的书。可能有这样的疑问,时间不充裕了,生活节奏加快了,没那么多时间去看书,尤其是闲书(小说文学历史等)。真的没有么?鲁迅先生说了,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挤挤就有了。不是么?上班路上,玩手机游戏时候,看肥皂剧综艺节目时候,大把大把的时间,完全可以沉浸在书中,与作者神交!感觉为啥没时间了呢?因为选择多了,每天被周围信息包围榨干所有注意力和精力,那还有时间读书?!
扯了这么多,有点远了。未来,有一天,科学家发明一种集合了所有人类知识芯片,植入人脑,然后需要什么知识,用的时候之间提取就行了。期待着……